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寄惠的意思、寄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寄惠的解釋

(1).遺留的恩惠。 唐 韓愈 《曹成王碑》:“先王讨 蔡 、實取 沔 、 蘄 、 安 、 黃 ,寄惠未亡。”

(2).寄贈,惠寄。 宋 蘇轼 《與蔡景繁書》:“特承寄惠寄篇,伏讀驚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寄惠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較少使用,其含義需結合單字本義及古代語境理解:

  1. 字義分解

    • 寄:本義為托付、依附,引申為轉交、寄存。如《說文解字》釋“寄,托也”。
    • 惠:指恩惠、饋贈,含善意給予之意。如《玉篇》注“惠,恩也,賜也”。

      組合後,“寄惠”指托人轉交饋贈之物,強調通過他人傳遞恩惠或禮物。

  2. 具體釋義

    在古籍中,“寄惠”多用于謙辭語境,表示對他人委托轉贈之物的敬稱。例如宋代書信中常見“承蒙寄惠”的表述,意為“承蒙您托人饋贈”,隱含對贈予者的尊重。該詞凸顯了古代禮儀中間接饋贈的禮節性,常見于文人往來或官方文書。

  3. 語境特征

    • 謙敬色彩:多用于受贈方表達感激時,如“拜領寄惠,不勝感荷”。
    • 行為主體:強調“寄”的動作,即需第三方傳遞,而非親自贈與。
    • 曆史演變:明清後逐漸被“轉贈”“托帶”等白話詞彙替代,現代漢語已罕用。

參考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

“寄惠”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兩層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1. 遺留的恩惠
    指前人留下的恩澤或好處。該釋義出自唐代韓愈的《曹成王碑》:“先王讨蔡,實取沔、蕲、安、黃,寄惠未亡。”(意為先王征讨蔡國時,攻取了沔、蕲等地,留下的恩惠延續至今)。

  2. 寄贈、惠寄
    表示通過書信或物品傳遞心意,常見于古代文人交往。例如宋代蘇轼在《與蔡景繁書》中寫道:“特承寄惠寄篇,伏讀驚聳。”(意為收到對方寄來的詩篇,讀後感到驚歎)。


二、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惠”的詳細解釋(如字源、用法),可參考權威詞典或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暗渡陳倉熬困稗秕避面薄斂播弄是非曹洞超人成事不說敕厲愁窘垂綏初名存款盜火稻收釣客鼎社東合都府放鼓風馳電掣風議輔齶诟悖管轄區瑰室鼓說鼓眩昏頭轉向羯胡結了鳥叽楞靳惜救施急性人纩緜兩面攻六牙白象柳衣默觊女巫賠産芘賴去就仍耗沙化山形善于升煉舒寫瑣微沓來麕至桃花臉題餻透徹頹淪味如嚼蠟吾家龍文邪魔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