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脫去負累。 清 龔炜 《巢林筆談·朱儀九兄弟》:“祖姑夫與其弟,任其父遺逋各數百金……﹝祖姑﹞即出釵環計直償之,遂脫累。”
(2).拖累。《三俠五義》第十一回:“你這該死的奴才,自己害殺6*人命,還要脫累他人。”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脫累漢語 快速查詢。
“脫累”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具體釋義和用法需結合語境理解:
脫去負累(擺脫負擔)
指擺脫物質、債務或精神上的負擔。
例句:清代龔炜《巢林筆談·朱儀九兄弟》中提到,祖姑通過償還債務“遂脫累”。
使用場景:多用于文學或曆史文本中,描述解除經濟、責任等壓力。
拖累(連累他人)
在部分文獻中,“脫累”與“拖累”同義,表示牽連或使他人受牽連。
例句:《三俠五義》第十一回中,指責他人“還要脫累他人”。
注意:此義項在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需根據上下文區分避免歧義。
建議在閱讀古籍或文學作品時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現代語境中更常用“擺脫負擔”的釋義。
“脫累”是一個漢語詞彙,可指解脫困境、擺脫負擔或減輕壓力的意思。這個詞往往用來形容一個人從繁重的工作、學習或責任中解脫出來,獲得輕松和自由。
“脫累”是由兩個部首組成。其中,“⺼”為左邊的部首,表示肉;“纟”為右邊的部首,表示紅絲線。總共有九個筆畫組成:
1. ⺼(3畫) 2. 纟(3畫) 3. 肉(4畫) 4. 久(3畫) 5. 辶(3畫) 6. 左(5畫) 7. 又(2畫) 8. 又(2畫) 9. 廿(2畫)“脫累”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原音是“脫禮”,意為脫離禮節或喪失一些傳統的行為規範。在繁體字中,“脫累”被寫作“脫纍”。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脫累的字是由圖像化的象形文字組成的。
圖形中的“⺼”表示肉,原本象征着肉體的負荷。而“纟”表示紅絲線,代表着被束縛、糾纏的意象。通過将這兩個象形文字結合起來,表達了擺脫困擾與束縛的含義。
1. 經過艱苦的努力,他終于脫累了,從此過上了自由自在的生活。
2. 學會了有效管理時間,她成功地實現了對于學業的脫累。
3. 我希望能夠通過旅行來脫累、放松自己。
脫離、解脫、脫險、脫俗
解脫、擺脫、減負、輕松、自在
負累、累贅、困擾、束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