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绌的意思、斥绌的詳細解釋
斥绌的解釋
見“ 斥黜 ”。
詞語分解
- 斥的解釋 斥 ì 責備:斥責。怒斥。駁斥。訓斥。 指,指出:斥謬(指出錯誤)。 使退去,使離開:斥退。 開拓:開地斥境。 多,廣:充斥。 偵察,伺望:斥候(舊時偵察敵情的士兵)。 鹽堿地:斥鹵。 古同“尺”,尺
- 绌的解釋 绌 (絀) ù 不足,不夠:支绌(款項不夠分配)。左支右绌。相形見绌(相比之下顯得不足)。 古同“黜”,罷免,革除。 筆畫數:; 部首:纟;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斥绌”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
核心含義
“斥绌”意為嚴厲斥責并否定或黜免,多用于形容對人或事的強烈批評與否定。例如《後漢書·郎顗傳》提到“亟加斥黜,以安黎元”,即通過貶斥罷免來穩定民心。
-
字義分解
- 斥:既有“責備”(如斥責)之意,也有“驅逐”(如斥退)之義,如《列女傳》中“斥绌之人”指被貶黜者。
- 绌:本義為短缺,引申為“否定”或“駁斥”,如《史記》中“绌黃老刑名百家”。
二、使用場景與辨析
- 曆史語境:多見于漢代文獻,如官員因失職被“斥绌”的記載。
- 現代用法:現代漢語中較少直接使用,多出現在研究古典文獻或曆史讨論中。
- 注意點:部分資料(如)将“绌”誤注為“yè”,實際應讀作“chù”。
建議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權威古籍注解獲取更全面的曆史用例。
網絡擴展解釋二
《斥绌》這個詞是漢語詞彙的一部分,意思是指批評或責備。根據拆分部首和筆畫,該字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斤』和『夂』,具體的筆畫數目是8畫。現代漢語中,斥绌這個詞的來源尚不确切,可能是由于古代漢字的變體演化而來。在繁體中,斥绌的字形并沒有什麼特别變化,與簡體中保持一緻。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斥绌的形狀與現在類似,都是由筆畫構成的。一個例句中可以使用斥绌來形容一個人嚴厲批評别人的行為:“他毫不猶豫地對我進行了一番斥绌。”斥绌還可以組成其他詞語,例如斥責、譴責等表示類似意思的詞彙。然而,斥绌的近義詞卻比較難找到,因為這個詞的意義比較獨特。至于反義詞,可能可以考慮使用褒獎、表揚等詞彙來表示相反的意思。希望以上内容能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