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戟指,伸出食、中指指人;嚼舌,咬破舌頭。形容憤怒之極。 魯迅 《華蓋集·“碰壁”之馀》:“或則戟指嚼舌,噴血而亡。”
“戟指嚼舌”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形容人極度憤怒時的狀态,表現為用手指怒指對方(戟指)并咬破舌頭(嚼舌),動作激烈且情緒失控。
該成語通過誇張的肢體動作(指人、咬舌)強化情緒表達,常見于文學描寫或對激烈沖突場景的刻畫。
《戟指嚼舌》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人們争論激烈,口舌争吵的情況。
《戟指嚼舌》是由三個漢字組成的成語:
戟(⺈)的部首是戈,總筆畫為10劃。
指(手旁)的部首是扌,總筆畫為9劃。
嚼(口旁)的部首是口,總筆畫為14劃。
舌(舌旁)的部首是口,總筆畫為6劃。
《戟指嚼舌》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文獻《漢書·公孫弘傳》中。該成語的繁體字為「戟指齧舌」。
在古代,「戟指嚼舌」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但基本形态保持一緻。古時候的字體可能更加草書化,有時候有些字形的演變也會帶來一些差異。
他們在會議上戟指嚼舌,争論了一個晚上,最後也沒達成共識。
在成語「戟指嚼舌」中,有一些可以衍生出來的詞語:
指戟:意指用手指着戟,比喻尖銳地批評或指責。
嚼舌根:形容人善于诋毀别人,擅長挑撥離間。
咬文嚼字:形容人較真,追求繁瑣的文字規範。
近義詞包括:争論不休,嘴仗不停,狡辯不休。
反義詞可以是:和平談判,友善讨論,和睦相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