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下筆成章的意思、下筆成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下筆成章的解釋

形容文思敏捷。《三國志·魏志·陳思王植傳》:“言出為論,下筆成章。”《魏書·高闾傳》:“ 閭 早孤,少好學,博綜經史,文才儁偉,下筆成章。”《金6*6*梅詞話》第三一回:“自説此人下筆成章,廣有學問,乃是個才子。”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下筆成章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下筆成章”是一個形容文思敏捷、才華出衆的成語,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釋:

一、出處與釋義
該成語最早出自《三國志·魏志·陳思王植傳》:“言出為論,下筆成章”,意為提筆即可寫成完整文章,形容寫作速度快且質量高,體現作者深厚的文學功底和敏捷的思維。

二、典故背景
三國時期,曹操之子曹植自幼才華橫溢,十幾歲便能誦讀數百篇名作并創作優秀文章。曹操曾懷疑其文章為他人代筆,曹植當即表示:“若需驗證,請當面命題。”隨後在測試中迅速完成佳作,證實了“下筆成章”的能力。

三、用法與特點

四、延伸意義
除字面含義外,該成語還隱含對天賦與勤奮的肯定。曹植的故事不僅體現其天賦,也反映古代對文學才能的重視。

如需更多典故細節或例句,可參考《三國志》原文或成語詞典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下筆成章》的意思

《下筆成章》是一個常用的成語,意思是作者寫文章時流暢自然,章法有序,字句得體。形容寫作能力高超,文筆優美。

拆分部首和筆畫

《下筆成章》中的漢字拆分為:

《下筆成章》的來源

《下筆成章》最早出現在南朝梁·蕭統的《梁書·卷一百二十九·志七上·文藝二》中。這個成語是以成章的方式來比喻文章的結構完美,文字流暢。

《下筆成章》的繁體字

《下筆成章》的繁體字為「下筆成章」。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例如,「字」在古時候寫作「字」,和現代寫法「字」稍有差别。「字」的古代寫法是由左右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一個橫折線,右邊是一個橫線。

《下筆成章》的例句

1. 他的文章總是下筆成章,引人入勝。

2. 這篇演講稿寫得非常出色,下筆成章,邏輯清晰。

與《下筆成章》相關的組詞

1. 立意高遠

2. 文采飛揚

3. 辭章熠熠

4. 言之有物

《下筆成章》的近義詞

1. 文章有章法

2. 字句得體

3. 文筆優美

《下筆成章》的反義詞

1. 筆力不足

2. 文章雜亂無章

3. 字句拗口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