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讨。《新唐書·褚亮傳》:“每暇日,訪以政事,讨論墳籍,榷略前載,無常禮之間。”
“榷略”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四方面解析:
基本含義
該詞核心含義為“研讨”,指對政事、典籍等内容的深入研究與讨論。部分資料(如)提到其引申為商貿協商,但這一用法較少見于主流古籍。
字詞拆解
曆史出處
典型用例見于《新唐書·褚亮傳》:“每暇日,訪以政事,讨論墳籍,榷略前載,無常禮之間。”,描述唐初君臣不拘禮節研讨典籍與曆史。
應用領域
多用于古代政事與學術場景,如對曆史事件的考據(“榷略前載”)、典籍研究(“讨論墳籍”),體現古人治學與議政的嚴謹性。
注:商貿協商的釋義可能為近代引申用法,建議優先采用古籍文獻中的“研讨”釋義。
榷略(què lüè)是一個漢字詞語,由“榷”和“略”兩個字組成。
“榷”字的部首是木,總筆畫數為14;“略”字的部首是田,總筆畫數為10。
榷略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大東》篇中,原意指在河岸上貿易買賣。後來,榷略逐漸演變為專營、經營或控制的意思。
榷略的繁體字為「搉略」。
在古代,榷略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但整體上和現代的寫法相差不大。
1. 他經營靈活、果斷,一下子就榷略了整個市場。
2. 這家公司榷略了該行業的關鍵領域,已經成為市場的領導者。
榷略沒有常見的組詞。
榷略的近義詞包括經營、專營、掌控。
榷略的反義詞可以是放任、散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