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陛辭的意思、陛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陛辭的解釋

(1).指朝官離開朝廷,上殿辭别皇帝。 宋 蘇轼 《張文定公墓志銘》:“過都,留判尚書都省,請知 鄆州 。陛辭論天下事。” 明 餘繼登 《典故紀聞》卷六:“翰林院侍讀學士 武周文 緻仕陛辭。 成祖 賜坐與語。”

(2).面見皇帝辭官。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王司馬》:“後司馬乞骸歸,塞上復警,召復起;司馬時年八十有二,力疾陛辭。”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陛辭是古代官員向帝王當面辭行的禮儀制度,其含義可從詞源、曆史背景、文化内涵三個層面解析:

一、詞義構成 “陛”本指宮殿台階,《漢語大詞典》指出其引申為帝王尊稱;“辭”即辭别,合指臣子離京前向君主告别的特定儀式。《古代漢語詞源》記載,該詞最早見于宋代文獻,專指外任官員赴職前觐見皇帝的流程。

二、典制規範 據《中國禮儀制度大辭典》載,明清時期形成固定儀軌:官員需穿朝服,行三跪九叩禮,陳述赴任計劃并聆聽帝王訓誡,整個過程須符合《大明會典》《清會典》記載的禮儀程式。明代海瑞《陛辭疏》詳細記錄了嘉靖年間官員辭行時的奏對内容,成為研究該制度的重要文獻。

三、文化意涵 此項制度體現古代“君臣綱常”倫理,兼具行政監察功能。學者黃仁宇在《萬曆十五年》中指出,陛辭實質是中央集權下“人事控制的關鍵環節”,通過面聖強化官員對皇權的敬畏。現存故宮博物院《乾隆南巡圖》中繪有生動場景,可佐證其儀式規格。

網絡擴展解釋

“陛辭”是一個古代官場用語,主要包含兩層含義:

  1. 辭别皇帝
    指官員在離開朝廷赴任外地官職時,需上殿向皇帝當面辭行。這是古代官員外調前的禮儀程式,例如宋代蘇轼在《張文定公墓志銘》中記載:“過都,留判尚書都省,請知鄆州。陛辭論天下事。”

  2. 面聖辭官
    指向皇帝當面提出辭去官職的請求。如《聊齋志異·王司馬》提到官員“力疾陛辭”,即帶病向皇帝請辭。

補充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

扳不倒兒悲風贲華乘具盜嫂奠饋地圖鬥機都寺恩同再造俄旋反擾沸渭焚膏繼晷紛至踏來否口伏疾撫翼乖性兒和事胡博詞奬歎急公急緩頸子九蒼踡卧铿铿老身老相好量體溫聯橫淩制六曆隆替鸾氛鳴鳥難字偶而拍案驚奇凄哽齊敬窮埏崎峗容順傷人社人守辱書差順言蜀黍殊勳異績書桌松椿索葛太空人偉才無舌詳驗痫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