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注意小節。語本《書·旅獒》:“不矜細行,終累大德。” 三國 魏文帝 《與吳質書》:“觀古今文人,類不護細行,鮮能以名節自主。”《南史·張緒傳》:“諸子皆輕俠,中子 充 ,少時又不護細行。”
不護細行
指不注重生活小節或行為細節的修養。該詞強調對日常言行舉止的疏忽,常暗含因小失大、影響整體品德的意味。
基礎含義
《漢語大詞典》釋為“不注意小節,不檢點細微的行為”,核心在于對細節的漠視。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進一步指出其隱含後果:“因小處隨便而損害大德”。
古籍溯源
語出《尚書·旅獒》:“不矜細行,終累大德。”(不慎重對待細微行為,終将損害大節。)此句為“不護細行”的典源,後演化為固定成語。
三國·曹植《與吳質書》:“觀古今文人,類不護細行。”(古今文人多不拘小節。)反映文人常因才情疏于自律。
宋·朱熹《朱子語類》:“‘不護細行’是大病,須從謹獨處克治。”(忽視小節是嚴重缺陷,需在獨處時自我約束。)強調修身需始于細微。
參考資料
“不護細行”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bù hù xì xíng,其核心含義是指不注重生活細節或行為小節。以下是詳細解釋: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接龍、多音字提示等擴展内容,可參考《漢語成語大詞典》或《尚書》原文。
阿姆哈拉人報春鳥變局避乖不仁不義不猧不魀稱奇道絕垂簾聽政蠢漢打扮待援電荷定勢兜攏舵輪獨謡非計蜚遽紛紅駭緑拂性高車驷馬宮娥工氣搆締官緒故宇鼓噪而進黑人混賴簡料捷疾軍校康複醫學看清空見敂弦辣焦焦老牛拖破車莽宕命曆南溪跑發青翦逡速軟溜溜讪譏聖蠒折脅失留屑曆輸将似動現象死孝台坐特乃子同甫退舍瓦盌炜發相爺嚣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