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教語。謂以一燈點燃千百盞燈。比喻以佛法度化無數衆生。《維摩經·菩薩品》:“無盡燈者,譬如一燈然百千燈,冥者皆明,明終不盡……夫一菩薩開導百千衆生,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於其道意,亦不滅盡,隨所説法,而自增益一切善法。是名無盡燈也。” 唐 張說 《遊龍山靜勝寺》詩:“但傳無盡燈,可使有情悟。” 宋 陸遊 《别建安》詩之一:“信緣不作癡窠窟,即是吾家無盡燈。”
“無盡燈”是佛教經典中的重要概念,其含義和象征意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源于《維摩經·菩薩品》,指以一盞燈點燃千百盞燈,比喻佛法通過傳承度化無數衆生。佛教認為,佛法如燈火般傳遞光明,使迷茫者得悟,且光明永不熄滅。
唐代張說《遊龍山靜勝寺》中“但傳無盡燈,可使有情悟”,以及宋代陸遊詩句“信緣不作癡窠窟,即是吾家無盡燈”,均借用此概念表達對佛法傳承的推崇。
在佛教實踐中,“無盡燈”不僅是儀式中的燈具,更是一種修行理念——通過自身覺悟影響他人,形成持續不斷的教化循環。
(如需進一步了解經典原文或禅修應用,可參考《維摩經》《華嚴經》相關章節。)
《無盡燈》這個詞是一個形容詞短語,意思是指沒有盡頭、永不熄滅的燈。
《無盡燈》的拆分部首是“無”和“灬”,其中“無”部表示“沒有”,“灬”部表示“火”或“燈”。這個詞的總筆畫數是13畫。
《無盡燈》一詞最早出現在佛教傳說中的《阿僧祗傳》,其中描述了佛陀在菩提樹下證悟成佛前,經曆了數個劫數的修行。在這個傳說中,“無盡燈”被用來比喻佛陀的智慧光明永不熄滅。
《無盡燈》的繁體字為「無盡燈」。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不同。《無盡燈》這個詞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是「無盡燈」。
1. 這盞燈一亮就是一整夜,真是一盞無盡燈。
2. 他的智慧就像一盞無盡燈,永不熄滅。
無盡、盡忠、盡情
永恒之燈、不滅之燈、無窮之燈
熄滅之燈、有盡之燈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