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蘧蒢的意思、蘧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蘧蒢的解釋

亦作“ 蘧篨 ”。亦作“ 蘧除 ”。1.用葦或竹編成的粗席。 漢 桓寬 《鹽鐵論·散不足》:“庶人即草蓐索經,單藺蘧蒢而已。”《周書·韋夐傳》:“昔 士安 以蘧蒢束體, 王孫 以布囊繞屍。” 宋 陸遊 《舟中作》詩:“蘧蒢作帆三版船,漁燈夜泊 閶門 邊。”《明史·後妃傳二·莊烈帝恭淑田貴妃》:“暑月駕行幸,禦蓋行日中。妃命作蘧篨覆之,從者皆得休息。”

(2).身有殘疾不能俯視的人。《國語·晉語四》:“蘧蒢不可使俯,戚施不可使仰。” 韋昭 注:“蘧蒢,直者,謂疾。” 宋 王安石 《上執政書》:“蓋自古者至治之世,自瞽蒙、昏瞶、朱儒、蘧蒢、戚施之人,上所以使之,皆各盡其才。” 清 李漁 《奈何天·形變》:“那裡知道冥冥之中有我這變形使者,能把蘧蒢、戚施變做 潘安 、 宋玉 。”

(3).谄谀獻媚的人。 漢 王充 《論衡·累害》:“戚施彌妒,蘧除多佞。”《漢書·叙傳下》:“ 宣 之四子, 淮陽 聰敏,舅氏蘧蒢,幾陷大理。” 顔師古 注:“蘧蒢,口柔,觀人顔色而為辭佞者也。” 宋 黃庭堅 《次以道韻寄範子夷子默》:“持論不蘧蒢,奉身謝誇詡。”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蘧蒢”(qú chú)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具體解釋如下:

  1. 粗席
    指用蘆葦或竹子編織的粗糙席子,常用于古代日常生活或臨時鋪設。例如《詩經》中提到的“簟笰朱鞹”,鄭玄注疏時曾以“蘧蒢”釋之。

  2. 身體殘疾者
    特指因疾病(如雞胸、佝偻)導緻無法俯身的人。此義項源于《國語·晉語》中“蘧蒢不可使俯”的記載,形容身體形态的缺陷。

  3. 谄媚之人
    引申為阿谀奉承者,含貶義。古人以身體殘疾隱喻品行不端,如《詩經·邶風·新台》以“蘧蒢”諷刺衛宣公強占兒媳的丑行。

其他說明:該詞存在異體寫法“蘧篨”“蘧除”,需根據文獻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見于古籍或特定文學場景。

網絡擴展解釋二

蘧蒢

蘧蒢(qú qǔ)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部首為艹和虍,總共有13畫。它是一種植物的名稱,指的是一種生長在池塘或湖泊中的水生植物。蘧蒢葉片寬而平展,花朵呈紅色或粉色。

《爾雅》是對漢字的一個重要考證和釋義工具書,《爾雅》中記載了蘧蒢作為一種植物的名稱。蘧蒢在漢字的發展曆史中起源較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然而,在現代漢字中,蘧蒢這個詞已經很少被使用,因為它的植物種類相對較少見。

蘧蒢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都是“蘧蒢”。繁體字用于傳統的漢字書寫系統,有一定的曆史文化價值。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蘧蒢也不例外。根據古代書籍記載,蘧蒢的古代寫法為“蒈”。古代漢字的演變與文化發展密切相關,在書寫方式和筆畫形狀上有一些差異。

以下是一些關于蘧蒢的例句:

1. 池塘裡的蘧蒢葉片仿佛在微風中輕輕搖曳。

2. 春天到來時,蘧蒢盛開的花朵給人們帶來了一片美麗的風景。

3. 小溪中的水草和蘧蒢構成了一個生态平衡的環境。

除了蘧蒢這個詞,還有一些與之相關的組詞,如蘧葉、蘧莖等,這些詞語都可以用于描述蘧蒢這種水生植物的不同部分。

與蘧蒢有一定關聯的近義詞是“荸荠”,它們都是指池塘或湖泊中的水生植物,但在形态和特點上有所不同。

蘧蒢的反義詞,如果從植物的角度來講,可以是陸地上的植物,如森林中的樹木。當然,也可以根據具體語境來确定蘧蒢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