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蘧蒢的意思、蘧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蘧蒢的解释

亦作“ 蘧篨 ”。亦作“ 蘧除 ”。1.用苇或竹编成的粗席。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庶人即草蓐索经,单藺蘧蒢而已。”《周书·韦夐传》:“昔 士安 以蘧蒢束体, 王孙 以布囊绕尸。” 宋 陆游 《舟中作》诗:“蘧蒢作帆三版船,渔灯夜泊 閶门 边。”《明史·后妃传二·庄烈帝恭淑田贵妃》:“暑月驾行幸,御盖行日中。妃命作蘧篨覆之,从者皆得休息。”

(2).身有残疾不能俯视的人。《国语·晋语四》:“蘧蒢不可使俯,戚施不可使仰。” 韦昭 注:“蘧蒢,直者,谓疾。” 宋 王安石 《上执政书》:“盖自古者至治之世,自瞽蒙、昏瞶、朱儒、蘧蒢、戚施之人,上所以使之,皆各尽其才。” 清 李渔 《奈何天·形变》:“那里知道冥冥之中有我这变形使者,能把蘧蒢、戚施变做 潘安 、 宋玉 。”

(3).谄谀献媚的人。 汉 王充 《论衡·累害》:“戚施弥妒,蘧除多佞。”《汉书·叙传下》:“ 宣 之四子, 淮阳 聪敏,舅氏蘧蒢,几陷大理。” 颜师古 注:“蘧蒢,口柔,观人颜色而为辞佞者也。” 宋 黄庭坚 《次以道韵寄范子夷子默》:“持论不蘧蒢,奉身谢夸詡。”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蘧蒢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罕见的古语词,主要包含以下两层释义:

  1. 粗竹席

    在《汉语大词典》中,“蘧蒢”指古代用竹篾或苇草编织的粗席,常用于铺垫或遮蔽风雨。例如《诗经·邶风·新台》有“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的记载,汉代郑玄注疏时提到“蘧蒢”为渔具的辅助材料,印证其原始用途。此义项亦见于《礼记·丧服大记》,描述丧礼中不同身份者使用席子的差异,侧面反映其材质与功能的阶级性。

  2. 植物名

    部分文献如《本草纲目》将“蘧蒢”与“瞿麦”关联,认为其指石竹科植物瞿麦(Dianthus superbus),全草可入药,具清热利尿功效。这一释义在《尔雅·释草》中亦有旁证,但需注意“蘧蒢”与“瞿麦”的混用现象多出现于地方性医学典籍,主流辞书仍以竹席释义为权威。

从词源学角度,“蘧”本义为惊喜之态(《说文解字》:“蘧,蘧然也”),后假借为竹席;“蒢”从艸(草)部,表草制物品。二者组合构成复合词,凸显古代以草木为原料的生活器具特征。

网络扩展解释

“蘧蒢”(qú chú)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具体解释如下:

  1. 粗席
    指用芦苇或竹子编织的粗糙席子,常用于古代日常生活或临时铺设。例如《诗经》中提到的“簟笰朱鞹”,郑玄注疏时曾以“蘧蒢”释之。

  2. 身体残疾者
    特指因疾病(如鸡胸、佝偻)导致无法俯身的人。此义项源于《国语·晋语》中“蘧蒢不可使俯”的记载,形容身体形态的缺陷。

  3. 谄媚之人
    引申为阿谀奉承者,含贬义。古人以身体残疾隐喻品行不端,如《诗经·邶风·新台》以“蘧蒢”讽刺卫宣公强占儿媳的丑行。

其他说明:该词存在异体写法“蘧篨”“蘧除”,需根据文献上下文判断具体含义。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多见于古籍或特定文学场景。

别人正在浏览...

筚路褴褛伯利兹步调一致不易之典岑峭常俦臣附龀童陈撄宁宠携欓子调门底簟遁剑封禅藳供料狗矢官茶诡责贾马服郑豪横后稺黄榆晦匿鹄形鸟面践校角弓反张家属借如继缵踞厕粱糗帘子辽空緑白梅花妆甯封女生外向跑躂鹏鵾钱痨乔做青牛翁荣禄塞关山肤善人闪走声请省议声影设移水犀手宿头王功闻风而逃五臭香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