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箄船的意思、箄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箄船的解釋

當船用的竹筏或木桴。《後漢書·西南夷傳·哀牢夷》:“ 建武 二十三年,其王 賢栗 遣兵乘箄船,南下 江 漢 ,擊附塞 夷 鹿茤 。” 李賢 注:“縛竹木為箄,以當船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箄船”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箄船(拼音:bǐ chuán 或 pái chuán)指用竹筏或木筏制成的簡易船隻,主要用于水上交通或運輸。根據權威詞典解釋:

二、讀音與詞源

  1. 讀音:
    • 當“箄”讀作bǐ 時,泛指竹制容器(如簍、筐);
    • 讀作pái 時,特指大型竹木筏,此時“箄船”更符合其本義。
  2. 詞源:
    • 《說文解字》提到“箄”原指竹制篩具,後引申為筏類工具;
    • 古代文獻中,“箄”與“筏”常互通,如《新五代史》等史書用“艛船”指代大型戰船,側面印證筏類工具的軍事用途。

三、相關詞彙對比

四、使用場景

多見于曆史文獻或方言記載,如:


如需進一步了解“箄”的字形演變或古籍用例,可參考漢典或《說文解字》相關解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箄船的意思

“箄船”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多指古代中國的一種特殊船隻。

拆分部首和筆畫

“箄船”是一個複合詞,拆分成兩個部分:箄(bǐ)和船(chuán)。其中,“箄”是由竹(zhú)和比(bǐ)兩個部首組成,總計5畫;“船”是由舟(zhōu)和舛(chuǎn)兩個部首組成,總計6畫。

來源

“箄船”一詞最早出現在《左馮翊府志·航務志》中,記載了古代中國航運的狀況。據史書記載,在古代,人們常用箄船作為一種特定的船隻,進行貨物運輸和旅行。

繁體

繁體字中,“箄船”保留了原本的寫法,沒有發生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考古資料顯示,“箄船”在古代的寫法有所不同。在古時候,有時會将“箄”寫作“䠷”,将“船”寫作“舡”。這是因為古代漢字的演變和形狀變化。

例句

1. 古人常常乘坐箄船在江河運輸貨物。

2. 箄船曾經是古代河流交通運輸的重要工具。

組詞

組詞中包含“箄船”:

1. 船箄(指船上攜帶的箄)

2. 箄船競渡(古代的一種具有民間特色的賽船活動)

3. 箄船亭(古代河流交通中的休息場所)

近義詞

近義詞包括:

1. 舟船(古代泛指船隻)

2. 舷船(指載客或載貨較多的船隻)

3. 凫舟(古代常用于河流漁業的船隻)

反義詞

反義詞包括:

陸地(與水上航行相對的地面)

山嶽(與水路相對的高山)

河岸(河流兩岸的陸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