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幹練而慎重。《三國志·蜀志·董允傳》:“ 祗 統職一紀,柔嘉惟則,幹肅有章,和義利物,庶績允明。”
“幹肅”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釋:
“幹肅”意為幹練而慎重,強調人處理事務時既具備能力又保持嚴謹态度。該詞由“幹”(指能力、效率)和“肅”(指莊重、嚴肅)組合而成,常用于形容人的儀态或處事風格。
多用于描述正式場合中人的态度或氛圍,例如:
最早見于《三國志·蜀志·董允傳》:“祗統職一紀,柔嘉惟則,幹肅有章,和義利物,庶績允明。”,此處形容官員董允治理有方、嚴謹幹練。
“幹肅”融合了能力與态度的雙重特質,適用于對人物或氛圍的莊重性評價。如需更多近義詞或例句,可參考詞典來源。
"幹肅"是一個具有嚴肅、肅靜、莊重之意的詞語。
"幹肅"是由部首幹和肅組成的。幹的拆筆順序為幹-幾-幹,肅的拆筆順序為肁-立-又,總共的筆畫數為12畫。
“幹肅”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經典文獻中。在《周禮·天官冢宰橫土吏》中,有“刺囷而浚之,無待幹肅。”的句子。在這裡,“幹肅”指的是嚴肅認真、認真工作的意思。繁體字中,“幹肅”保持不變。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寫作“幹肅”的方法有多種。例如,隸書中的寫法為“幹”字的上面加一個“月”字,下面加一個“虍”字,而“肅”字則與現代寫法相同。
1. 他的面容幹肅,給人一種嚴厲的感覺。
2. 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他的表情頓時變得幹肅起來。
組詞:幹燥、肅殺、幹練。
近義詞:嚴肅、莊重、肅穆。
反義詞:輕松、活潑、搞笑。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