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權力,權柄。《戰國策·齊策五》:“夫權藉者,萬物之率也,而時勢者,百事之長也。” 章炳麟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 榮祿 既死, 那拉 亦耄, 載湉 春秋方壯,他日復辟,必有其期,而 滿洲 之新起柄政者,其勢力權藉或又如 榮祿 諸姦,則工部主事可以起復,雖内閣軍機之位,亦可以覬覦矣。”
(2).指握權柄的人。 清 龔自珍 《臣裡》:“臣姑起其疾,畀焉勿榮,喪焉勿辱,升之九天勿喜,沉之九淵勿愠,汝之術博矣。何但取以待富貴之權藉者哉?”
“權藉”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權力或權柄
指掌控事務的能力或統治地位。例如《戰國策·齊策五》中提到:“夫權藉者,萬物之率也”,意為權柄是統領萬物的關鍵。
掌握權柄的人
特指實際擁有權力的人物。清代龔自珍在《臣裡》中以此指代通過權位謀取利益的當權者。
曆史文獻:
章炳麟在《駁康有為論革命書》中,用“權藉”形容清末權臣榮祿的勢力,暗指其權力對政局的影響。
詞義解析:
“權”指支配力,“藉”含憑借之意,合稱即“依托權力”或“掌權者”。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曆史背景,可參考《戰國策》或清代政論類文本。
權藉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其中“權”是一個獨立的漢字,拆分部首是“木”,總共有三畫;“藉”也是一個獨立的漢字,拆分部首是“艹”,總共有十三畫。
“權藉”的意思是指借用權力、手段或地位來達到某種目的或取得利益。可以理解為利用權力或地位進行行動的手段。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書法。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是有一定差異的,也就是繁體字。所以,“權藉”在繁體中的寫法可能會稍有不同。
例句:
1. 他利用自己的權藉,成功獲得了這個職位。
2. 這個公司運用權藉操縱了市場,使得競争對手難以生存。
組詞:
1. 權勢:指權力和地位。
2. 藉口:指借口。
近義詞:
權謀、謀略、手段
反義詞:
正直、廉潔、公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