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誦的意思、焚誦的詳細解釋
焚誦的解釋
焚香誦經。 金 元好問 《清真道院營建疏》:“奉為本庵欲創聖位,以為焚誦、祝延之所,其於工費有賴弘持。”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鷹虎神》:“廟中道士 任 姓,每鷄鳴,輒起焚誦。”
詞語分解
- 焚的解釋 焚 é 燒:焚燒。焚毀。焚化。焚香。焚書坑儒。焚膏繼晷(“膏”,油脂;“晷”,日影;形容夜以繼日地用功讀書或努力工作)。憂心如焚。 燃燒 筆畫數:; 部首:火; 筆順編號:
- 誦的解釋 誦 (誦) ò 用有高低抑揚的腔調念:誦讀。背誦。誦詩。 稱述,述說:“王之為都者,臣知五人焉,知其罪者,惟孔距心,為王誦之”。 詩歌:作誦(作詩)。 怨謗。 筆畫數:; 部首:讠;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焚誦”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幾個方面詳細解釋:
一、基礎釋義
焚誦(拼音:fén sòng)指“焚香誦經”,即通過焚燒香料營造莊重氛圍,同時誦讀經文或典籍。這一行為常見于宗教儀式或文人雅士的日常修習中。
二、文獻出處
-
曆史記載:
金代元好問在《清真道院營建疏》中提到“焚誦”作為宗教場所的日常活動:“以為焚誦、祝延之所,其於工費有賴弘持。”
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鷹虎神》亦記載:“廟中道士任姓,每鷄鳴,輒起焚誦。”
-
引申含義:
現代語境中,該詞可引申為“專注學習或投入某事的狀态”,例如形容備考時全神貫注的态度(此用法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三、使用場景
- 宗教儀式:焚香誦經以表達虔誠,如寺廟中的早課。
- 文學描述:用于刻畫人物潛心修習或專注治學的形象。
- 現代比喻:借指對某事的極度投入,如“焚誦典籍,鑽研學術”。
四、相關詞語
與“焚誦”相關的詞彙包括:谙誦、諷德誦功、稱功誦德等,均與誦讀或專注相關。
如果需要更深入的文獻例證或延伸用法,可參考《法華經》等佛教經典或古典文學作品。
網絡擴展解釋二
焚誦一詞來自于漢語,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其中,焚部指火焰,誦部指朗讀。該詞的拼音為fén sòng,讀作fen-song。
焚誦一詞的拆分部首為火(huǒ)和讠(yán),火部表示與火有關,讠部表示與言語有關。
焚誦的總筆畫數為10畫。其中,火部的筆畫為4畫,讠部的筆畫為6畫。
在繁體字中,焚誦的字形保持不變,仍然寫作焚誦。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不同于現代。然而,無法提供古時候焚誦的具體寫法。現代書寫體系往往基于古代漢字的形狀演變而來。
以下是一個關于焚誦的例句:“他靜靜地坐在火堆旁,焚誦着一本古書。”
組詞方面,常見的相關詞彙包括:焚燒、焚化、誦讀、誦經等。
與焚誦邏輯上相關的近義詞有:祭奠、祭燒、念誦等。
反義詞可能是與火焰生産、運動或滅滅火相關的詞語。
希望這些信息有助于你對焚誦一詞的理解。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