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 代處罰女犯的一種刑名。詳“ 隸臣妾 ”。
“隸妾”是漢代對女性罪犯的一種刑罰名稱,屬于“隸臣妾”制度的一部分。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隸妾”指漢代因犯罪、被俘或親屬連坐而被貶為官奴婢的女性。對應的男性刑罰稱為“隸臣”,兩者合稱“隸臣妾”。這一刑罰最初在秦代是終身制,但漢文帝時期改革後規定了刑期:隸臣妾服刑滿一年可免為庶民。
刑罰内容
受刑者需從事官府勞役,失去自由身份,地位低于平民。其來源包括:
曆史演變
秦代隸臣妾為終身刑,漢代文帝時期通過《漢書·刑法志》記載的刑期改革,将隸臣妾納入有期徒刑體系,成為後世徒刑制度的雛形。
詞義延伸
現代漢語中,“隸妾”也被引申為成語,比喻受制于人、喪失自由的處境,例如形容古代家庭中地位低下的婢妾。但需注意這是詞語的比喻用法,與原始刑罰含義有所不同。
擴展說明
“隸臣妾”制度體現了早期中國法律中的身份刑特征,将刑罰與身份降級結合。相關研究可參考《漢書》及秦漢簡牍文獻(如睡虎地秦簡)中的具體案例記載。
《隸妾》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用來描述古代中國社會中作為官員妻子的低階妾室。這個詞語具有明确的社會地位和專業用途。
《隸妾》由兩個部首組成:隸(音lì)和妾(音qiè)。
隸的部首是阝,總共有8畫。
妾的部首是女,總共有8畫。
《隸妾》一詞最早出現于《左傳》,它是描述古代官員家庭中地位較低的妾室的稱呼。該詞的繁體字為隸妾。
在古代,隸字的寫法較為複雜。它的古體字形是“隸”,由“隹”和“八”組成。“隹”表示禽鳥,而“八”表示人的姿态。妾字的古體字形是“妻與女的結合”,其含義表示為被娶作妻子。
1. 他是官員,但他的夫人隻是個隸妾。
2. 她知道自己的地位就是一個隸妾,所以要小心言行。
3. 那位大臣的隸妾十分美麗,但生活卻充滿了艱辛。
隸屬、隸書、隸蓋、隸變。
宦妾、嫔妃。
正妻、貴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