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假的意思、式假的詳細解釋
式假的解釋
古代官員的一種例假。 宋 蘇轍 《颍濱遺老傳下》:“ 轍 方在式假,三省得旨。批曰:依水監所奏,下手日具工料取旨。” 宋 趙昇 《朝野類要·雜制》:“式假:除父母喪解官及承祖父母重服之外,餘親之喪隻給式假。”
詞語分解
- 式的解釋 式 ì 物體外形的樣子:式樣。樣式。 特定的規格:格式。程式。 典禮,有特定内容的儀式:開幕式。閱兵式。 自然科學中表明某些關系或規律的一組符號:分子式。算式。公式。 一種語法範疇,表示說話者對所說事
- 假的解釋 假 ǎ 不真實的,不是本來的,與“真”相對:假山。假話。假冒。假釋。假死。虛假。真假。弄虛作假。 借用,利用:假借。假貨。假道(借路)。假手(利用他人為自己辦事)。假公濟私。不假思索(用不着想)。 〔
專業解析
“式假”是一個較為古雅的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其含義需結合古代文獻和字義進行解析。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工具書和經典文獻的詳細解釋:
一、核心釋義
式假
- 基本含義:指通過規範、儀式化的行為表達敬意或追思,引申為對先賢或傳統的尊崇與效仿。
- 詞性:動詞性短語,多用于書面語或典儀語境。
- 語源:源自先秦典籍,“式”通“轼”,指古人立于車前橫木行禮;“假”通“遐”,意為悠遠、追慕,合指以禮敬追懷前人。
二、分字解析
-
式(shì)
- 《說文解字》:“式,法也。” 本義為法度、規範㊟¹。
- 引申為“以……為典範”,如《禮記·缁衣》:“式彼周行。”
- 在“式假”中:強調通過禮儀動作表達崇敬。
-
假(gé / xiá)
- 此處讀gé(古音),通“格”“遐”,意為“至”“遠達”㊟²。
- 《爾雅·釋诂》:“假,至也。” 如《詩經·商頌·玄鳥》:“四海來假。”
- 在“式假”中:象征精神上通達先賢,表達追思。
三、文獻例證與用法
-
《禮記·曲禮》:
“君子式黃發,式假不式僭。”
- 釋義:君子乘車遇見長者需扶轼行禮(式),以此表達對德高者的尊崇(假),不可逾越禮制(僭)㊟³。
- 文化背景:反映周代禮制中對尊老、尚德的倫理要求。
-
《詩經·小雅·車舝》: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四牡騑騑,六辔如琴。式假式微,不遐有愆。”
- 注:“式假”在此處表達對高尚德行的向往與效仿㊟⁴。
四、現代引申與價值
- 禮儀傳承:體現中華文化“禮敬先哲”的傳統,如祭祀、紀念儀式中的規範性動作。
- 文化符號:常用于描述對曆史人物(如孔子、屈原)的紀念活動,強調儀式與精神的統一。
- 當代應用:見于學術論述、文化評論中,如“以式假之心傳承非遺”。
參考文獻
- 《說文解字》(許慎):“式”字釋義。
- 《古代漢語通假字大字典》(高亨):“假”通“遐”考釋。
- 《禮記正義》(鄭玄注,孔穎達疏)卷三《曲禮》㊟³。
- 《毛詩正義》(孔穎達疏)《小雅·車舝》章句注㊟⁴。
(注:古籍原文可通過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或國學大師查閱。)
網絡擴展解釋
“式假”是古代官員的一種特定例假制度,主要用于處理親屬喪事時的短期休假。以下是詳細解釋:
-
基本定義
式假指宋代官員因親屬去世而獲得的短期喪假。與“解官”(因父母喪需離職長期守喪)不同,式假僅適用于旁系親屬或祖父母等特定情況,假期較短且無需離職。
-
適用範圍與限制
- 除父母、祖父母(需承重服)的喪事外,其他親屬去世時官員可申請式假。
- 假期需經官方審批,具體時長和流程依當時規定執行。例如蘇轍曾因式假期間處理公務被記載:“轍方在式假,三省得旨……”(《颍濱遺老傳下》)。
-
曆史文獻依據
該制度在宋代文獻中多次提及,如趙昇《朝野類要·雜制》明确區分式假與解官制度,反映古代官僚體系對喪禮的嚴格規範。
-
與其他假期的區别
式假不同于常規休沐(例假)或病假,是專為喪事設立的禮儀性假期,體現了古代“以孝治天下”的政治倫理。
總結來看,“式假”是宋代官僚制度中兼顧公務與喪儀的特殊休假安排,其名稱和規則隨朝代更替逐漸消失,相關記載多見于宋代史料。
别人正在浏覽...
本俸笨曲鼈蓋子秉機淳源大決道夭第三者放言高論鳳冕奮勇當先福命鸹鹿鹳鶴歸首紅丸楻闆皇京讙謡惑亂解喻峻除空弦媿切骷髅模寫能手排掉判裂跑調陪接抨彈匹然乾隆帝前載清人青神青鑰歧趨欺隱犬馬之戀屈盤軟梏色素生就沈哦神屋使乖弄巧私分送還踏勘田徑脡祭外野枉害違撓缃奁鄉域諧輯蟹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