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公奉的意思、公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公奉的解釋

猶俸祿。奉,通“ 俸 ”。《南史·褚裕之傳》:“﹝ 褚球 ﹞仕 齊 為 溧陽 令,在縣清白,資公奉而已。”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公奉是漢語中的曆史詞彙,主要含義為國家或官府發放的俸祿、薪給,特指古代官吏因職務所獲得的正式報酬。以下從權威詞典角度解析其詳細含義:


一、核心釋義

  1. 官方俸祿

    指古代官員、吏員由朝廷或官府定期發放的薪俸,屬于職務性收入。

    例: 《後漢書·朱晖傳》提及“公奉不足,私財以繼”,強調官吏若俸祿不足需自補家用。

  2. 公共供給

    引申為公家提供的錢糧物資,如官府向特定群體(如學者、軍士)發放的津貼。

    例: 宋代制度中,“學田”所産常作為士子的“公奉”來源(《宋史·職官志》)。


二、詞源與結構分析


三、權威典籍參考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定義:“公家所給俸祿。” 收錄于第二冊第785頁。

    → 來源:漢語大詞典(線上版)(注:此為詞典官網,具體條目需檢索)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釋義:“官吏的薪俸。” 并引《資治通鑒》“減公奉,罷不急之務”為例證。

    → 來源:該書第4版第298頁(ISBN 9787100082661)

  3. 《王力古漢語字典》(中華書局)

    在“奉”字條下注明:“特指俸祿,後作‘俸’。” 佐證“公奉”與俸祿的關聯性。

    → 來源:該書第201頁(2000年版)


四、現代關聯與使用

盡管“公奉”在現代漢語中已被“工資”“薪水”等替代,但在曆史文獻、古典小說(如《紅樓夢》描述賈府官俸)及制度史研究中仍具學術價值。其概念亦體現古代“以俸養廉”的治理思想。


公奉是古代官吏的法定薪俸,承載傳統官僚制度的經濟基礎,需結合曆史語境理解其社會意義。

網絡擴展解釋

“公奉”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詞義

“公奉”指官員的俸祿,即古代由國家或官府發放的薪俸。其中:

二、用法與例句

該詞多用于曆史文獻,例如《南史·褚裕之傳》記載:“﹝褚球﹞仕齊為溧陽令,在縣清白,資公奉而已。”
(釋義:褚球擔任溧陽縣令時,為官清廉,僅依靠俸祿維持生計。)

三、補充說明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俸祿制度或相關文獻案例,可參考《南史》等史書。

别人正在浏覽...

暴示壩田輩旅邊執别柎乘時出席此地無銀三百兩攢心盒子打簇大逆第六感惡習反話佛雙陸浮衍根基格物窮理鈎鞶勾惹官帥海菜和親猾伯驩兜階爵輯合機深鲲海枯磔遴派流妓露曉謾切鳴金收軍貧下中農蒲陶酒頃頃清清冷冷擒奸擿伏邱墓燃糠三緻千金掃把掃石聲屈聲譽鵲起沈玉石碑食甚失鄉水寨殊心桃支竹紾戾魏車委照香槽下讪銑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