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並命的意思、並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並命的解釋

1.一同受命。《禮記·内則》:“毋敢敵耦於冢婦,不敢并行,不敢并命,不敢并坐。” 孔穎達 疏:“并有教令之命。” 唐 權德輿 《太原鄭尚書遠寄新詩走筆酬贈》詩:“昔歲經過同二 仲 ,登朝并命慚無用。” 唐 張署 《贈韓退之》詩:“白簡趨朝曾并命, 蒼梧 左宦一聯翩。”

2.拼命。 清 采蘅子 《蟲鳴漫錄》卷二:“某今日與人争不勝,已買刀藏腰際,将與仇者并命。”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並命"是漢語中較為罕見的書面用語,其核心含義指共同赴死或同時喪命,多用于描述忠義之士同生共死的行為。該詞最早見于《後漢書·公孫瓒傳》:"今将軍将士,皆敢死之士,人自為戰,同時並命。"

從詞源學角度分析,"並"(現簡化為"并")表示并列、共同之義,"命"指生命,二字組合形成偏正結構,強調生命狀态的同時性。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多用于曆史叙事,如《三國志》記載"倉卒並命,哀哉",體現其莊重的語體色彩。

現代權威辭書《漢語大詞典》将其釋義為"同死,同時畢命",指出其多用于君臣、戰友等特殊關系的語境。《辭源》修訂本補充說明該詞常與"同歸""俱殒"等詞構成四字格,如"並命同歸",強化了壯烈赴死的語義内涵。在語言演變過程中,該詞逐漸被"同歸于盡""玉石俱焚"等成語替代,現當代文學作品中已較少使用。

網絡擴展解釋

“並命”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主要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1.拚命、舍命

指不顧性命,全力以赴。這一用法常見于曆史文獻,如《三國志·吳書·張纮傳》注引《吳書》提到“誠懼並命戮力”,強調效忠或危急時刻的決絕。此外,《顔氏家訓》中記載兄弟為救對方“遂並命爾”,也體現共同赴死的含義。

2.共命運或同死

表示共同承擔命運,甚至一同赴死。例如《宋書·索虜傳》中“我與此城並命”,指與城池共存亡;《禮記·内則》提到“不敢並命”,指共同受命或行動需謹慎。

3.效命、盡最大力量

比喻竭盡全力完成某事。如《舊五代史》記載“他士可無並命”,強調執行命令時的全力以赴。

4.特定曆史語境中的特殊含義

使用場景與文獻例證

該詞多用于古代文獻或文學作品中,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含義,例如在軍事、家族倫理或曆史叙事中,常體現共同行動或犧牲的主題。


“並命”的核心意義圍繞共同行動、舍命效忠展開,具體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禮記》等權威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哀哭哀憐,哀憫拜伏邦治虣亂暴熭保準薄晚操觚成見當空道周弟門洞中仙妒媢朵殿峨嶪訛語影帶訪外護返魂鳳尾風信旗拂衣功德錢孤介和哄箋記交侵嬌生慣養酒綠燈紅酒錢絶滅軍訓挎兜,挎兜兒誇誣雷雷力索忙火滿共眉毛媒染拿辦努牙突嘴匹人淺妄褰帏牽置屈光度上半年上開韶敏生産合作社石阜褷翎松垮宿顧帷軒委延物帛掀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