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命的意思、並命的詳細解釋
並命的解釋
1.一同受命。《禮記·内則》:“毋敢敵耦於冢婦,不敢并行,不敢并命,不敢并坐。” 孔穎達 疏:“并有教令之命。” 唐 權德輿 《太原鄭尚書遠寄新詩走筆酬贈》詩:“昔歲經過同二 仲 ,登朝并命慚無用。” 唐 張署 《贈韓退之》詩:“白簡趨朝曾并命, 蒼梧 左宦一聯翩。”
2.拼命。 清 采蘅子 《蟲鳴漫錄》卷二:“某今日與人争不勝,已買刀藏腰際,将與仇者并命。”
詞語分解
- 並的解釋 並 ì 同“并”。 筆畫數:; 部首:一; 筆順編號:
- 命的解釋 命 ì 動植物的生活能力:生命。救命。逃命。拼命。命脈。性命。相依為命。 迷信認為生來就注定的貧富、壽數等:天命。命相(刵 )。命運(.迷信指生死、貧富和一切遭遇;.喻發展變化的趨向,如“人民一定能掌
網絡擴展解釋
“並命”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主要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1.拚命、舍命
指不顧性命,全力以赴。這一用法常見于曆史文獻,如《三國志·吳書·張纮傳》注引《吳書》提到“誠懼並命戮力”,強調效忠或危急時刻的決絕。此外,《顔氏家訓》中記載兄弟為救對方“遂並命爾”,也體現共同赴死的含義。
2.共命運或同死
表示共同承擔命運,甚至一同赴死。例如《宋書·索虜傳》中“我與此城並命”,指與城池共存亡;《禮記·内則》提到“不敢並命”,指共同受命或行動需謹慎。
3.效命、盡最大力量
比喻竭盡全力完成某事。如《舊五代史》記載“他士可無並命”,強調執行命令時的全力以赴。
4.特定曆史語境中的特殊含義
- 逃亡在外:如《東周列國志》中“並命於楚”,指為避禍而流亡。
- 捐生:即舍棄生命,見于《後漢書·西羌傳》“羸弱何辜,而當並命”。
使用場景與文獻例證
該詞多用于古代文獻或文學作品中,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含義,例如在軍事、家族倫理或曆史叙事中,常體現共同行動或犧牲的主題。
“並命”的核心意義圍繞共同行動、舍命效忠展開,具體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禮記》等權威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並命》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共同命令”或“共同指揮”。它的拆分部首是“丷”和“口”,總共有8個筆畫。這個詞語起源于古代漢字演變過程中,是由“兵”和“命”兩個詞組合而成的,表示共同制定或指揮軍事行動的意思。
在繁體字中,“並命”被寫作「并」命。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但其基本形狀和意思仍相同。
以下是一些關于《並命》的例句:
1. 将軍下令将部隊並命,共同發起進攻。
2. 高級指揮官通過並命,使各個連隊同步行動。
一些與《並命》相關的組詞有:並列、並進、並肩等。這些詞語都表示共同或并列的意思。
在近義詞方面,可以使用諸如“共同指揮”、“共同制定”等詞語替代《並命》。
至于反義詞,可以用諸如“個别指揮”、“單獨決定”等詞語來表示與《並命》相反的意思。
希望這些信息能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