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用施漆的葦席制成的車蔽。《周禮·春官·巾車》:“漆車藩蔽。” 鄭玄 注:“藩,漆席以為之。”
(2).屏障。《後漢書·來歙傳》:“ 公孫述 以 隴西 、 天水 為藩蔽,故得延命假息。”《宋史·地理志四》:“ 和州 ,上, 歷陽郡 ,防禦。南渡後,為 姑熟 、 金陵 藩蔽也。”《明史·宦官傳二·楊榮》:“ 太祖 令 木 氏世守茲土,限 石門 以絶西域,守鐵橋以斷 土蕃 ,奈何自撤藩蔽,生遠人心。”
“藩蔽”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不同解釋,主要包含以下兩個層面:
車蔽
指古代用施漆的葦席制成的車簾或車帷,用于遮擋車廂。這一解釋源自《周禮·春官·巾車》的記載,如“漆車藩蔽”。
屏障
引申為地理或戰略上的保護屏障。例如《後漢書》提到“隴西、天水為藩蔽”,《明史》中稱某地為“金陵藩蔽”,均指軍事或政治上的防禦依托。
曆史演變
早期“藩蔽”在《左傳》中曾指輔佐君王的“國之股肱”,後逐漸衍生出負面含義,代指阻礙他人發展的障礙。但這一比喻用法在現代語境中較少見,更多保留在成語或特定文獻中。
字義拆分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周禮》《後漢書》等古籍,或查閱漢典等權威詞典。
《藩蔽》是指邊境防禦或屏障的一個漢字詞。
标題:拆分部首和筆畫 段落:《藩蔽》的拆分部首是“艹”和“辟”,共有9畫。
标題:來源和繁體寫法 段落:《藩蔽》這個詞來源于古代的軍事用語,用來形容設立邊防,保護國家的邊疆。在繁體字中,藩蔽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标題:古時候漢字寫法 段落: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不同于現代,但藩蔽的寫法仍然類似。
标題:例句 段落:以下是一個例句:“國家應該加強藩蔽,保衛邊疆安全。”
标題: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段落:藩蔽可以與“屏障”、“防禦”等詞組成近義詞,而與“開放”、“放棄”等詞則構成反義詞關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