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禍亂。 漢 焦贛 《易林·剝之臨》:“走鳳飛北,亂禍未息。”
“亂禍”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亂禍”讀作luàn huò,指禍亂,即社會動蕩、災難或混亂的局面。
古代文獻
最早見于漢代焦贛《易林·剝之臨》:“走鳳飛北,亂禍未息”,描述動蕩不安的場景。
唐代陳子昂《感遇詩三十八首》中亦有引用:“先天誠為美,階亂禍誰因”。
現代語境
多用于描述曆史或文學中的災難性事件,例如“安史之亂禍”等。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例句或近義詞對比,中的來源文獻。
亂禍是一個詞彙,指的是混亂、災禍、不安定的狀态或情況。
亂禍由兩個漢字組成:
1. 亂 - 部首:丿(撇)+ 拆分筆畫:4。 2. 禍 - 部首:示(礻)+ 拆分筆畫:8。
亂禍是漢語詞彙,具有古老的曆史背景。在繁體字中,亂禍的寫法為「亂禍」。
古代漢字中亂和禍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 1. 亂 - 古代寫作「亂」。 2. 禍 - 古代寫作「禍」。
以下是幾個例句,展示亂禍在句子中的使用:
1. 這場戰争給國家帶來了巨大的亂禍。 2. 政府重視維護社會穩定,防止亂禍的發生。 3. 在這次地震中,許多家庭陷入了亂禍。
亂禍可以組成以下詞彙: 1. 亂象 2. 亂世 3. 禍患 4. 禍端
近義詞:混亂、災難、禍害。
反義詞:安定、和平、幸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