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道教的修煉秘訣和符箓之書。 唐 柳宗元 《東明張先生墓志》:“﹝ 張因 ﹞居 東明觀 三十餘年,受畢法道行竣異,得衆真秘書訣籙。”
訣箓(jué lù)是道教術語,指與符咒、法術相關的秘傳圖文或口訣,常用于記載道法、召神役鬼、修煉等儀式。其釋義可拆解為以下兩部分:
「訣」
指口訣、咒語或手印(掐訣),是道教施法時配合符箓使用的密語或動作。例如《雲笈七籤》載:「掐訣念咒,通靈達神」,強調「訣」與咒語結合可溝通神明。
「箓」
原指符箓,即書寫神祇名諱、星圖或敕令的符文,道教認為其具神力。如《正一修真略儀》稱:「箓者,錄天神靈官之名,以役使萬靈」。
合成釋義:
「訣箓」泛指道教秘傳的符咒與口訣體系,是道士傳承道法、施行儀軌的核心載體。其功能涵蓋驅邪治病、修煉内丹、召請神靈等,需師承授受方可修習。例如《道法會元》載:「符無正形,以氣為靈;訣無定式,以誠為應」,說明訣箓的效力依賴于修行者的心法與修為。
權威參考來源:
“訣箓”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與道教文化密切相關。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訣箓(jué lù)指道教的修煉秘訣和符箓之書。其中:
道教典籍的統稱
訣箓是道教秘傳的文獻,包含修煉心法、符咒繪制方法等内容,具有宗教神秘性。例如唐代柳宗元在《東明張先生墓志》中提到,道士張因“得衆真秘書訣箓”,說明其通過長期修行獲得此類典籍。
文化延伸含義
個别資料(如)将其引申為“秘訣、竅門”,但此用法較為少見,可能與詞語拆分後的字面聯想有關,需注意語境區分。
如需進一步了解道教典籍分類或符箓文化,可參考《道藏》等經典文獻。
阿可赤白發魚辨似偪窄秤不離砣塵堁傳卮戳背脊貙武發言權肥吃海喝馮驩铗幹電池感光片供認貫習過繼鶴闆書恍忽宦寺見譏絞鮹今日金鐘罩疚負救濟舉劾俊美開編壸範梁驺連綿不斷潦洌列風淫雨吏家零挑離相能個弄聳嗆聲潛力清蒸氣吞牛鬥秋風團扇绮纨子取貸日旰忘食熔接入理切情桑陸散關折骨失馬亡羊十年讀書厮說擡貼銅梗宛澶無航狎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