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都俞籲咈的意思、都俞籲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都俞籲咈的解釋

《書·益稷》:“ 禹 曰:‘都!帝,慎乃在位。’帝曰:‘俞!’”又《堯典》:“帝曰:‘籲,咈哉!’”都、俞、籲、咈均為歎詞。以為可,則曰都、俞;以為否,則曰籲、咈。後因用“都俞籲咈”形容君臣論政問答,融洽雍睦。 明 歸有光 《隆慶元年浙江程策四道》:“昔 唐 虞 之際,以天下相授受,而示之以精一執中之旨,彼其平時都俞籲咈,相告語于一堂之上者,無非此道。”《續資治通鑒·宋理宗景定五年》:“君有過舉,臣當直言,都俞籲咈,古之所尚。”亦省作“ 都俞 ”。 宋 朱熹 《與周參政劄子》:“伏惟都俞之暇,從容造膝,一為明主極言之,則天下幸甚。”《續資治通鑒·宋高宗紹興四年》:“盡復昔時會議故事,以踵前古都俞之風。”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都俞籲咈”是一個源自古代文獻的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出處與背景

該成語最早見于《尚書》的《堯典》和《益稷》篇,記錄了堯、舜、禹等上古君臣讨論政事時的對話語氣。例如:

引申含義

後用以形容君臣間融洽論政的場景,強調君主廣納谏言、臣子直言不諱的和諧氛圍。例如《續資治通鑒》中用此詞贊美宋理宗時期的君臣議事風氣。

用法與語境

例句參考

朝堂之上,君臣皆以國事為先,論政時“都俞籲咈”,頗有上古遺風。


提示:需注意該詞與“籲咈都俞”為同源異序詞,含義相近,均強調君臣議事的和諧。

網絡擴展解釋二

都俞籲咈(dū yú xū fēng)這個詞是一個方言詞,主要出現在中國湖南、江西一帶。它的意思是“聒噪、吵鬧”。 拆分部首和筆畫: - 都(dū):從“阝”(邑的古字形,表示鄉村)和“者”(原指擔負委托的人,此處為聲音之意)組成,表示人聚集或聲音聚集的地方。 - 俞(yú):從“亻”(人)和“禺”(原指齊集,聚集之意)組成,表示人群聚集、齊集的意思。 - 籲(xū):從“口”和“于”(原指從而,表示動作的方向)組成,表示發出聲音、呼喊的意思。 - 咈(fēng):從“口”和“夫”(原指人嘴巴張開的形狀)組成,表示嘴巴發出聲音的樣子。 來源: 《都俞籲咈》這個詞的來源不太清楚,但它是湖南、江西方言中常用的詞彙。它描述了人群聚集的情景,用來形容吵鬧喧嘩的場面。 繁體: 《都俞籲咈》這個詞的繁體寫法是:「都俞籲咈」。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都俞籲咈」這個詞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因為它是方言詞,沒有明确的古代标準字形。 例句: 1. 今天市場上人山人海,吵吵嚷嚷,真是一片都俞籲咈的景象。 2. 這家咖啡店裡音樂聲、談笑聲、機器聲紛紛擾擾,整個空間都變成了一片都俞籲咈。 組詞: 都市、俞伯牙、籲咈聲 近義詞: 吵鬧、喧嘩、喧嚣 反義詞: 甯靜、寂靜、安靜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