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冶煉;鑄造。 元 張憲 《北庭宣元傑西番刀歌》:“金神起持水火齊,煅煉陰陽結精鋭。”
(2).燒熬。《朱子語類》卷一○七:“但恐如草藥煅煉得無性了,救不得病耳!”
(3).修煉,磨煉;燒煉。 元 嶽伯川 《鐵拐李》第四折:“終不脫腥羶臭穢,煅煉就地水火風。”《紅樓夢》第一回:“誰知此石自經煅煉之後,靈性已通。”
(4).琢磨詩文,以臻精美。 宋 陸遊 《歲暮遣興》詩:“新詩煅煉功何似,問着衰翁自不知。” 元 劉壎 《隱居通議·詩歌一》:“至於辭語刻琢精麗,殆煅煉而成者歟。” 明 唐寅 《<作詩三法>序》:“為句之法,在模寫,在剪裁……煅煉之,欲如制藥必極其精。”
(5).謂以逼供等高壓手段,陷人于罪。 宋 周密 《齊東野語·林複》:“ 復 乃挺身白尹,乞任其事。訖就煅煉成罪,當流海外,因寓客舶以往。” 清 恽敬 《上陳笠帆按察書》:“其時當事者,或以煅煉之法行其調停,或以調停之法行其煅煉。”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香雲》:“公子羞且怒,執 喬 送太守,謂某以妖術惑人,煅煉成獄, 喬 居犴狴。”
“煅煉”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因語境不同而有所差異,具體可從以下幾個角度解釋:
本義:冶煉與鑄造
指通過高溫處理金屬礦石以提取或加工金屬的過程,例如元代詩歌中描述的“煅煉陰陽結精鋭”()。該詞也用于形容鑄造器物時的工藝。
燒熬與燒煉
指用火長時間熬制或煉制物質,如《朱子語類》提到的草藥煅煉後失去藥性()。在道教文化中,亦可引申為通過燒煉(如煉丹)追求長生或精進修為。
比喻義:修煉與磨煉
用于形容對意志、能力的長期錘煉,例如《紅樓夢》中靈石因煅煉而通靈()。此含義強調通過外部壓力或自我修行實現提升。
文學創作:詩文推敲
在文學領域指反複修改、精煉文字以達到更高藝術水準,如陸遊詩句“新詩煅煉功何似”()。
負面含義:刑訊逼供
古代法律語境中,特指通過嚴酷手段逼迫認罪的行為()。
注意:現代漢語中,“煅煉”與“鍛煉”常被混淆,但“鍛煉”更側重體能訓練或能力培養,而“煅煉”多保留上述古典或專業用法(如冶金、煉丹)。需結合具體語境區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