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ohlrabi] 苤藍
球莖甘藍,學名Brassica oleracea var. gongylodes,是十字花科芸薹屬的二年生草本植物。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釋該詞含義:
形态描述
植株高30-60厘米,莖短且膨大成肉質球狀,直徑可達5-10厘米,外皮多為綠色或紫色,内部乳白色。葉片寬卵形至長圓形,邊緣有不規則裂齒,莖生葉邊緣呈淺波狀。花期4-5月,花乳黃色;果期5-6月,長角果短喙,種子有棱角。
别名與俗稱
又名苤藍、擘藍、芥藍頭、玉蔓菁、茄蓮等。不同地區對肉質莖的稱呼差異較大,如北方多稱“苤藍”,南方部分地區稱“人頭疙瘩”。
栽培曆史
原産于歐洲,16世紀傳入中國,現廣泛栽培于中國各省及德國等地。
主要價值
喜溫和濕潤氣候,耐寒且適應高溫,生長適溫15-20℃。肉質莖膨大期需避免30℃以上高溫,否則易纖維化。適合腐殖質豐富的粘壤土或砂壤土種植。
以上信息綜合自權威百科和農業研究資料,如需進一步了解種植技術或病蟲害防治,來源。
球莖甘藍是植物學中的一個術語,用來描述某些蔬菜植物的一種特殊形态。球莖通過葉柄與莖相連,類似于球狀的塊莖。甘藍則是指屬于十字花科甘藍屬的植物。
拆分部首和筆畫:球(玉字旁,5畫)、莖(艸字旁,9畫)、甘(甘字旁,5畫)、藍(艸字旁,16畫)。
來源:球莖甘藍這個詞彙源于植物學的分類,描述球狀的莖與甘藍屬植物的特征。這個術語的發展與研究相結合,是對植物的命名和識别的一部分。
繁體字:球莖甘藍(繁體字保持一緻)。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代漢字寫法與今天有所不同,對于球莖甘藍這一詞彙,古代的寫法可能有所差異,但我們無法确切知道。
例句:我在菜市場買到了新鮮的球莖甘藍,打算用來做一道美味的蔬菜沙拉。
組詞:球根、莖葉、甘蔗、藍色。
近義詞:球莖蔬菜、球根甘藍。
反義詞:非球莖、非甘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