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 代中興之主,帝 相 之子。 寒浞 使子 澆 殺 相 篡位。 相 後 缗 方娠,逃歸 有仍 ,生 少康 。 少康 長大,逃奔 有虞 , 虞 君妻以二女。 夏 舊臣 靡 收集 夏 朝舊部,滅 浞 而立 少康 。 少康 又滅 澆 。見《左傳·襄公四年》、《哀公元年》。《楚辭·離騷》:“及 少康 之未家兮,留有 有虞 之二 姚 。”後用為王太子複仇的典故。 清 王錫 《長平莊歌》:“藐孤暗遣出宮門,深望 少康 能雪恥。”
“少康”一詞的詳細解釋可從以下角度展開:
“少康”原指夏朝第六代君主,是中國曆史上著名的中興之主。其名字常被引申為年少時便具備卓越德才的人。
如需進一步了解少康的軍事策略或文化貢獻,可參考《左傳》《楚辭》等古籍記載。
《少康》是指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夏朝第三位皇帝,其在位時期被稱為“少康”,故稱之為《少康》。
《少康》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少”,拆分筆畫為“丿”。
《少康》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根據傳說,少康是夏啟之子,夏啟是夏朝的創立者,他在位時将帝位傳給了自己的兒子少康。
《少康》的繁體字為「少康」。
在古代,中國人使用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根據古籍文獻記載,《少康》的古漢字寫法為「少康」。
1. 《少康》是夏朝的第三位皇帝。
2. 傳說中,夏啟将帝位傳給了他的兒子《少康》。
1. 《夏朝少康》:指夏朝時期的少康皇帝。
2. 《少康傳》:指關于少康的傳記或傳說故事。
《少康》作為一個具體的曆史人物名稱,沒有特定的近義詞。
由于《少康》是特定人物的名稱,因此沒有明确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