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米與豆。 三國 魏 嵇康 《難自然好學論》:“是以貪生之禽,食園池之粱菽。”
“粱菽”是漢語中表示糧食作物的文言詞彙,屬于并列式合成詞,由“粱”和“菽”兩個單字組合而成,具體釋義如下:
一、分釋單字
粱
“粱”在《漢語大詞典》中指代兩種主要谷物:一為粟(小米)的優良品種,其米粒飽滿、口感細膩,常被用作主食;二為高粱,屬于禾本科植物,籽實可釀酒或制粉。例如《說文解字》釋為“米名也”,強調其作為精米的屬性。
菽
“菽”在《爾雅》中被定義為豆類作物的總稱,包括大豆、小豆等,《詩經·小雅》中有“菽稷薿薿”的記載,體現其作為古代重要農作物的地位。《禮記·檀弓》亦将“菽”與“水”并列為基本生存物資。
二、合釋詞義
“粱菽”合用泛指主要糧食作物,尤指谷物與豆類,常見于古籍中描述民生或農事的語境。例如《漢書·食貨志》提到“種粱菽以足食”,強調其作為基礎農産品的經濟價值。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于曆史文獻或學術研究中。
三、古典文獻用例
《呂氏春秋·審時》篇分析“得時之菽”與“失時之粱”的種植效果,體現古人對不同作物生長規律的觀察;《齊民要術》則詳細記載了“粱”“菽”的栽培技術,佐證其農學意義。
參考來源:
《漢語大詞典》《說文解字》《爾雅》《詩經》《禮記》《漢書·食貨志》《呂氏春秋》《齊民要術》。
“粱菽”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結合搜索結果可作以下解析:
單字分解:
整體含義:
如需更深入的曆史語義演變分析,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
半路出家北部彩縷滄波草碼超前絶後朝日蓮車兩城防乘人楚楚出世法刀鋸斧钺點眼頂鍼續麻動遷戶杜做風媒花蜂螘扶侍尜尜綱貫崗哨羹元管飼孤栖回蘇降抑谏阻蒺藜骨朵近乎瘠義肥辭抉拾刻漆拉拽了徹樓樐梅雪淖田奇聞軟風觞弦慎德盛茂聖統石堰受權説起風就是雨遂往速效探究天女散花亭菊頑舊痿弱無瑕可擊汙賊鮮飙消化道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