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授以權柄。《三國志·魏志·張遼傳》“ 太祖 大壯 遼 ,拜征東将軍” 裴松之 注引 晉 孫盛 曰:“夫兵固詭道,奇正相資,若乃命将出征,推轂委權,或賴率然之形,或憑掎角之勢。”
"委權"是漢語中由"委"與"權"構成的複合詞。據《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釋義,"委"字在此處取"委托、托付"義項(第1347頁),"權"指"權力、職權"(第1096頁)。該詞特指将權力委托給他人代行的行為,常見于行政管理、法律文書等正式語境。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進一步說明其詞源可追溯至《漢書·百官公卿表》中"委事于下"的行政制度。在當代用法中,多用于描述權力委托關系的建立,如"委權代理""委權管理"等專業表述。需要注意的是,該詞與"授權"存在細微差異:前者強調權力主體的完全轉移,後者側重權限的部分賦予。
中國古代行政制度中,《唐六典》記載的"委權刺史"制度,即中央将地方治理權委任給刺史的案例,可作為該詞曆史用法的實證(中華書局2005年版第83卷)。現代法律體系中,《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161條關于代理權的規定,也體現了"委權"概念的法理内涵。
“委權”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授以權柄,即上級将權力或職責委托給他人行使。以下是詳細解釋:
“委權”強調權力從主體到客體的轉移,既包含信任關系,也涉及責任分配。其應用場景廣泛,涵蓋曆史、政治及現代管理領域。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三國志》相關注釋或現代行政案例。
百善本實伯成子高博關陳請出荷吹綸絮玎玲珰琅坊局番經廠忿憤蚨缗圪針姑寬姑嫜還周蒿憂鶴寒黃白物假吏檢示豜豵賈氏窺簾靜候镌滅餽遺棱官梁壘燎發摧枯離黃名将魔惑呢呢匿戶蟠礴前塵凄哽青缸乞四絨綉三大發明尚卿生埋世數侍俑使帳碎事瑣絮炭坑通鼻子塗抹晚紅微末翁母烏咽小共效媚陿坐攜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