嗷嗷待食的意思、嗷嗷待食的詳細解釋
嗷嗷待食的解釋
嗷嗷:哀鳴聲;待:等待;食:喂養。迫于饑餓而急于求食的樣子。形容災民受饑餓,處于困境等待援助。
詞語分解
- 嗷嗷的解釋 亦作“嗸嗸”。.哀鳴聲;哀號聲。《詩·小雅·鴻雁》:“鴻雁于飛,哀鳴嗸嗸。” 陸德明 釋文:“嗸,本又作嗷。” 高亨 注:“嗸,同嗷。嗷嗷,雁哀鳴聲。” 唐 杜甫 《送韋諷上阆州錄事參軍》詩:“萬方
- 食的解釋 食 í 吃:食肉。食欲。 吃的東西:食品。糧食。零食。豐衣足食。 俸祿:“君子謀道不謀食”。 日月虧缺或完全不見的現象:日食。月食。 食 ì 拿東西給人吃:食母(乳母)。 食 ì 用于人名:郦食其
網絡擴展解釋
“嗷嗷待食”是一個漢語成語,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 讀音:áo áo dài shí
- 字面含義:形容因饑餓而哀號、急切等待食物的樣子,常比喻災民或困境中的人急需援助。
- 核心意象:通過“嗷嗷”(哀鳴聲)與“待食”(等待喂養)的疊加,強調緊迫性與無助感。
二、出處與演變
- 最早出處:清代秋瑾《緻秋譽章書》中提及“家中尚不緻嗷嗷待食”,原指家庭未到極度困窘的狀态。
- 延伸用法:現多用于描述自然災害、戰争等場景下民衆的生存危機。
三、近義詞與反義詞
類别 |
詞語舉例 |
說明 |
近義詞 |
嗷嗷待哺、饑寒交迫 |
均強調饑餓與困境(、) |
反義詞 |
豐衣足食、家給人足 |
體現生活富足的狀态(、) |
四、用法特點
- 語境:多用于書面語或正式場合,描述群體性困境(如災民、難民)。
- 結構:偏正式成語,常作謂語或定語,如“災民嗷嗷待食”。
- 感情色彩:中性詞,但隱含着對受困者的同情。
五、例句參考
- 曆史文獻用例:“況家中尚不緻嗷嗷待食”(秋瑾書信,)。
- 現代場景用例:“非洲的災民嗷嗷待食,急需糧食援助”(、)。
提示:該成語易與“嗷嗷待哺”混淆,區别在于“待食”更側重被動等待救濟,而“待哺”可指主動尋求喂養(如嬰兒或雛鳥)。
網絡擴展解釋二
嗷嗷待食:什麼意思?
《嗷嗷待食》這個詞出自《紅樓夢》第二十四回,形容大家迫不及待地等待食物的樣子。具體來說,它指的是人們極度渴望食物時,情緒高漲、口水直流的表情。通常用來形容非常饑餓、期待的狀态。
嗷嗷待食:拆分部首和筆畫
《嗷嗷待食》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口”和“食”,其中“口”是指聲音,表達了人們因為饑餓而發出的嗷嗷聲,而“食”則代表食物。
根據《康熙字典》,《嗷嗷待食》這個詞的總筆畫數是29畫。
嗷嗷待食:來源與繁體
《嗷嗷待食》這個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小說《紅樓夢》中。由于其生動形象的描繪,這個詞在人們的口語中逐漸流行起來。
由于繁簡體字的分離,繁體字“嗷嗷待食”的寫法與簡體字保持一緻,沒有改變。
嗷嗷待食:古時候漢字寫法與例句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常常會有變化。《嗷嗷待食》這個詞在古時候常采用另一種寫法:“嗷嗷待食兒”。這種寫法中加入了一個表示口音的兒化字“兒”,使得詞語更加生動有趣。
例句:小明已經等不及午飯的時間,他嗷嗷待食地盯着餐廳的大門,期待着美味的菜肴。
嗷嗷待食: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嗷嗷待哺、嗷嗷待出、嗷嗷待宰等。
近義詞:饞涎欲滴、饞得直流口水。
反義詞:湯不熱、面無人。這兩個詞是指食物失去吸引力,不再引起人們的食欲。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