鈎深索隱的意思、鈎深索隱的詳細解釋
鈎深索隱的解釋
鈎:鈎取;索:探索。色取深處的,探索隱秘的。指鑽研深奧的學問,探索隱秘的事情。
詞語分解
- 鈎深的解釋 探索深奧的意義。 晉 潘嶽 《楊仲武诔》:“鉤深探賾,味道研機。” 唐 李德裕 《幽州紀聖功碑銘》:“慮必鉤深,退而藏密。”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盧鴻》:“鉤深詣微,确乎自高。” 清 周亮
- 索隱的解釋 .探求隱微奧秘的道理。《易·繫辭上》:“探賾索隱,鈎深緻遠,以定天下之吉兇,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龜。” 孔穎達 疏:“索謂求索,隱謂隱藏。” 唐 蕭祜 《遊石堂觀》詩:“ 沉生 為政哀惸嫠,又能
網絡擴展解釋
“鈎深索隱”是一個漢語成語,具體解釋如下:
一、構成解析
- 鈎:鈎取,引申為深入探究。
- 深:指深奧、隱晦的内容。
- 索:探索、尋求。
- 隱:隱秘、不易察覺的事物。
整體意為深入探究隱秘或深奧的學問。
二、出處與背景
出自《周易·系辭上》:“探赜索隱,鈎深緻遠。”
原指通過深入探究隱秘現象和深奧道理,達到對事物本質的理解,後多用于形容學術研究的嚴謹與深刻。
三、含義與用法
- 核心含義:指對深奧學問或隱秘事物的鑽研探索,強調學術研究的深度與細緻。
- 用法:
- 作謂語或賓語,多用于描述學術研究、考據等領域(如:“學者們鈎深索隱,終于破解了古籍中的謎題”)。
- 常見于書面語,屬于中性成語。
四、示例參考
蔡東藩、許厪父在《民國通俗演義》自序中寫道:“明眼人取而閱之,鈎深索隱,煞費苦心,尚未能洞燭靡遺。”
五、補充說明
- 近義表達:探赜索隱、窮幽極微(需結合具體語境使用)。
- 適用場景:適合形容曆史考據、文獻研究、哲學思辨等需要深度挖掘的領域。
如需進一步了解該成語的語法結構或曆史演變,可參考《周易》原文及相關古籍注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鈎深索隱
鈎深索隱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在文章或者言語中深藏着隱晦的意味,需要仔細參悟。它可以用來形容言辭或文章曲折多變,需要讀者細細品味才能理解其真正含義。
拆分部首和筆畫
拆分成語“鈎深索隱”可以分為兩個部首,分别是钅(jīn)和扌(shǒu)。它的總筆畫數為20個,具體拆分為:钅(9) + 扌(9) + 丨(1) + 灬(1)。
來源和繁體字
《鈎深索隱》一詞最早出現在南朝宋梁方良《開方十五公文所見鳳凰賦表》:“其考本名鈎深索隱,字曆”。繁體字為「鉤深索隱」。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鈎深索隱的拼音和現代拼音相似,但幾個字的形狀可能有所不同。具體寫法如下:
- 鈎:古代寫法為「鈎」。
- 深:古代寫法為「深」。
- 索:古代寫法為「索」。
- 隱:古代寫法為「隱」。
例句
1. 這篇文章真是鈎深索隱,讀了好幾遍才明白作者的真正用意。
2. 他的言辭總是鈎深索隱,讓人捉摸不透。
組詞
鈎心鬥角、索然無味、隱晦難懂
近義詞
曲意深長、莫測高深、晦澀難懂
反義詞
直言不諱、明了易懂、明确明了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