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天的意思、蓋天的詳細解釋
蓋天的解釋
我國古代的一種天體學說。認為天像一個鬥笠,地像覆着的盤子。天在上,地在下,日月星辰隨天蓋而運動,其東升西沒是由于近遠所緻,不是沒入地下。《晉書·天文志上》:“古言天者有三家:一曰蓋天,二曰宣夜,三曰渾天…… 蔡邕 所謂《周髀》者,即蓋天之説也。其本 庖犧氏 立周天曆度,其所傳則 周公 受於 殷高 , 周 人志之,故曰《周髀》。髀,股也;股者,表也。其言天似蓋笠,地法覆槃,天地各中高外下。”
詞語分解
- 蓋的解釋 蓋 (蓋) à 有遮蔽作用的東西:蓋子。鍋蓋。瓶蓋。膝蓋。天靈蓋。 傘:雨蓋。 由上往下覆,遮掩:覆蓋。遮蓋。掩蓋。蓋澆飯。 壓倒,超過:蓋世無雙。 方言,超出一般地好:這本書真叫蓋! 用印,打上:蓋
- 天的解釋 天 ā 在地面以上的高空:天空。天際。天罡(北鬥星)。天淵(上天和深淵,喻差别大)。天馬行空(喻氣勢豪放,不受拘束)。 在上面:天頭(書頁上面的空白)。 氣候:天氣。天冷。 季節,時節:冬天。 日,一
網絡擴展解釋
“蓋天”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含義,需結合具體用法區分:
一、古代宇宙學說(天文學概念)
-
核心觀點
認為天像鬥笠,地如倒扣的盤子,天覆蓋于地上,日月星辰隨天蓋運動。其東升西落是因距離遠近變化,而非沉入地下。
-
曆史記載
該學說最早見于《周髀算經》,與“宣夜說”“渾天說”并稱古代三大宇宙論。《晉書·天文志》記載蔡邕曾提及此學說源于周代,可追溯至伏羲時期。
二、形容詞性成語(現代引申義)
-
基本含義
形容力量或能力極其強大,達到無法被制約或超越的程度,如“才華蓋天”。
-
使用場景
多用于文學或口語中表達極緻狀态,例句:“他的武功蓋天,江湖無人能敵。”
注意:兩種含義雖同字但異義,古代學說屬專業術語,成語用法為現代引申。需根據上下文判斷具體指向。
網絡擴展解釋二
《蓋天》這個詞的意思指的是遮蔽天空或覆蓋整個天空的行為或現象。它可以指一片濃雲密布的天空,也可以指大霧彌漫或暴風雨來臨時的天氣情況。
拆分部首和筆畫:《蓋天》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分别是《皿》和《升》。它的總筆畫數為8筆。
來源: 《蓋天》這個詞的來源很有趣。一種說法是它是由先秦時期的戰國時代經典著作《莊子》中的一則故事所引伸而來。故事中講述了秦穆公問韓非子:“世之所謂大人者,貴士以夷,臣以蓋天之名,采賢以受命,然後貴之,信之。所以然者,何也?”此後,“蓋天”逐漸演變成為形容人物威嚴、權勢重大的詞語。
繁體字形: 《蓋天》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蓋天」。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蓋天的寫法可以是「蓋天」,用的是同樣的繁體字。
例句:
1. 暴風雨來臨時,密雲蓋天,雷聲隆隆。
2. 那位将軍的權勢蓋天,衆人仰慕。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 組詞:蓋樓、蓋子、天空、遮天蔽日
- 近義詞:掩天蔽日、遮天閉日
- 反義詞:晴空萬裡、天高氣爽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