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鞭笞加以責罰。古代一種輕刑。《晉書·刑法志》:“ 魏明帝 改士庶罰金之令,男聽以罰金,婦人加笞還從鞭督之例,以其形體裸露故也。”
(2).鞭策督責。《朱子語類》卷四五:“‘鞭辟’如何?曰:此是 洛中 語,一處説作‘鞭約’,大抵是要鞭督向裡去。今人皆不是鞭督向裡,心都向外。”
“鞭督”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刑罰含義
指通過鞭笞進行責罰,屬于古代較輕的刑罰。例如《晉書·刑法志》記載,魏明帝時期對女性刑罰的調整中,提到“婦人加笞還從鞭督之例”。
引申含義
指鞭策、督促,強調通過嚴格方式促使進步。如《朱子語類》中提及“鞭督向裡去”,比喻内心自我約束與進取。
漢典()及《晉書》《朱子語類》等文獻均收錄該詞,印證其曆史與語義的雙重性。需注意,現代語境中多用于比喻義,原刑罰含義已不適用。
《鞭督》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意思是以鞭子驅使和監督。這個詞彙由兩個部分組成:
- 鞭:拆分部首為"革"和"便",總共10個筆畫。意思是用皮革做成的鞭子。
- 督:拆分部首為"目"和"殳",總共13個筆畫。意思是監督、管理。
《鞭督》這個詞的來源較為古老,在古代使用中意指用鞭子驅使和監督人。現代意義進一步發展為以強制手段,進行嚴格督促。
在繁體中,鞭督的字形與簡體類似,沒有明顯的變化。
在古代,鞭督的漢字寫法可能會略有區别。但整體來說,其字形與現代相似,仍然由"鞭"和"督"兩個部分組成。
1. 父親鞭督着我學習,希望我能考上理想的大學。
2. 在這個團隊中,經理總是鞭督着員工們完成工作任務。
- 鞭打:用鞭子進行打擊。
- 鞭笞:用鞭子進行鞭打,懲罰。
- 督促:加強監督,推動某事的進程。
- 督導:指導、監督,确保正确執行。
- 鞭策:用鞭子驅策,比喻鼓勵催促。
近義詞:督導、監督、襲擾。
反義詞:寬容、寬松、放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