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跂竦的意思、跂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跂竦的解释

踮脚举首,观望。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补编·阿足师》:“跂竦之际, 阿足 则指壮力者三四人,扶拽其人,投之河流。”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跂竦(qǐ sǒng)是一个古典汉语复合词,由“跂”与“竦”二字组合而成,多用于形容恭敬期待或肃立仰望的姿态。以下从语义、用法及文献依据角度分述:


一、单字释义

  1. 跂(qǐ)

    • 本义:踮起脚跟。《说文解字·足部》:“跂,足多指也。从足,支声。”段玉裁注:“凡举踵曰跂。”引申为“企望”。《诗经·卫风·河广》:“谁谓宋远?跂予望之。”
    • 通假义:通“企”,表期盼。《广雅·释诂》:“跂,立也。”王念孙疏证:“跂与企同。”
  2. 竦(sǒng)

    • 本义:肃敬;伸长脖颈站立。《说文解字·立部》:“竦,敬也。”徐锴系传:“竦然,若警备也。”
    • 引申义:高耸;企立。《汉书·韩王信传》:“竦而望归。”颜师古注:“竦,谓引领举足也。”

二、复合词“跂竦”释义

核心语义:踮脚肃立,形容极度恭敬或殷切企盼的姿态。


三、权威辞书参考

  1. 《汉语大词典》(第10卷,第128页):

    “跂竦:举踵而立,形容盼望之切。”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跂:踮起脚跟;竦:肃敬。跂竦:恭敬企望。”

  3. 《说文解字注》(段玉裁):

    “跂”字注:“凡举踵曰跂”;“竦”字注:“敬也,若警备然。”

  4. 《广雅疏证》(王念孙):

    释“跂”与“企”通,强化其“期盼”义。


四、文化内涵

“跂竦”承载古代礼制文化中对尊者的敬仰,如《礼记·曲礼》所言“立毋跛,坐毋箕”,肃立姿态体现伦理规范。其现代引申可喻对知识、真理的渴求,如“跂竦圣贤之道”。

(注:古籍原文无网络链接,据通行纸质文献标注出处;现代辞书可参考在线版《汉语大词典》:www.hanyudacidian.cn)

网络扩展解释

“跂竦”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单字拆分理解:

  1. 字义解析

    • 跂(qí或qǐ):
      • 读qí时,本义指“多生的脚趾”,后引申为爬行、慢走。
      • 读qǐ时,则指“踮起脚尖”,如《诗经》中“跂予望之”即表踮脚张望。
    • 竦(sǒng):
      • 本义为“恭敬”,如《汉书》“竦然肃敬”;
      • 亦有“恐惧”之意,通“悚”,如“竦惧”。
  2. 组合含义
    二字连用“跂竦”,多指踮脚举首、恭敬站立的姿态,常见于古汉语语境中,可引申为“期待、敬畏”等情感。例如:“众人跂竦以待,肃然无声。”

  3. 使用注意
    该词现代使用频率极低,多见于古籍或特定文学创作中。如需准确运用,建议结合具体语境,并参考《汉语大词典》等权威工具书进一步验证。

别人正在浏览...

百千暴勃变量鼻鼾冰雪聪明逼迫财谷沧海一粟蚕笼禅理逞性妄为大都宪淡食蹈厉奋发冬叶顿折遁世絶俗浮尘戈棘惯捷关与诃怒后尾怀胎诲淫简少架田妓弟极口项斯进餐九华菊老奶奶冷藏库璘玢马栈之祸梦官孟说某子镆铘穷富极贵遒鍊人微权轻荣贯柔豪沙俄上唇杀气麝香草手条説得似类谈锋塘岸调峰通虔往甯轊车违误衔悲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