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視;賞識。《陳書·文學傳·杜之偉》:“臣本庸賤,謬蒙盼識,思報恩奬,不敢廢官。”
“盼識”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盼識(pàn shí):意為“重視;賞識”。該詞由“盼”(盼望、重視)和“識”(識别、賞識)組合而成,強調對人或事物的認可與看重。
出自《陳書·文學傳·杜之偉》:“臣本庸賤,謬蒙盼識,思報恩奬,不敢廢官。”此處“盼識”指上級對臣子的賞識與重用。
該詞多用于古代文獻或仿古語境,現代漢語中更常用“賞識”“器重”等替代。若需造句,可參考:“承蒙領導盼識,我定當全力以赴。”
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成語或古籍用例,可查閱《陳書》原文或古漢語詞典。
《盼識》指的是一種期望得到認同和理解的心理狀态。當一個人做出某種努力或行為時,他希望他人能夠認識、理解和支持自己,分享自己的喜悅或痛苦。
《盼識》包含了兩個部首:皿(mǐn)和心(xīn)。皿作為上部首表示容器,心作為下部首表示内心。
根據部首的劃分,可以得到盼的拆分筆畫:丨(一畫)+ 皿(五畫)= 丨皿(六畫)。識的拆分筆畫為:言(兩畫)+ 心(四畫)= 言心(六畫)。
《盼識》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過程。在古代,盼識的含義更多地與期待他人的認可和理解有關。隨着社會的發展,人們對于《盼識》的需求逐漸增加,将其作為一種情感和心理的表達方式。
《盼識》的繁體字為「盼識」。
在古代,「盼識」的寫法略有不同,「盼」的舊字形為「嫐」,表示期望或盼望。而「識」的舊字形為「識」,具有辨識、認知的意思。
1. 我真心希望能在這個項目中得到你們的盼識和支持。
2. 他雖然努力學習,但卻始終得不到父母的盼識。
3. 在朋友的盼識中,她終于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1. 盼望:期待、祈盼。
2. 識别:辨認、分辨。
3. 盼望:希望、瞻仰。
1. 渴求:渴望、巴望。
2. 殷切:殷勤、切望。
3. 企盼:期待、祈盼。
1. 忽視:忽略、漠視。
2. 譏諷:調侃、嘲笑。
3. 誤解:誤會、曲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