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飛鞚的意思、飛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飛鞚的解釋

(1).謂策馬飛馳。 南朝 宋 鮑照 《拟古》詩之三:“獸肥春草短,飛鞚越平陸。” 唐 令狐楚 《少年行》詩之二:“等閒飛鞚秋原上,獨向寒雲試射聲。” 龐樹松 《檗子書來約遊西泠俶裝待發牽率塵事賦此以謝之》:“停雲白石共周旋,飛鞚行蹤想若仙。”

(2).快跑的馬。 唐 杜甫 《八哀詩·贈太子太師汝陽郡王琎》:“箭出飛鞚内,上又回翠麟。” 明 沉鲸 《雙珠記·人珠還合》:“西山雪淡雲将凍,凜冽威侵飛鞚。”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飛鞚”是漢語古典文學中的複合詞,其釋義可從字源、語境及文獻用例三方面解析:

  1. 字義分解:“飛”指快速運動狀态,“鞚”本義為馬勒(即連接馬嚼子的缰繩),《漢語大詞典》明确标注“鞚”為“馬具,控馬之絡”。
  2. 整體釋義:二字組合後,“飛鞚”指“策馬疾馳”,強調動作迅捷。漢典将其釋為“急馳的馬,或駕馭快馬”,如《晉書·周處傳》載“飛鞚策馬,突入賊陣”,形容戰場沖鋒場景。
  3. 古典用例:唐代李白《古風五十九首》中“飛鞚入秦宮”以動态意象展現縱馬疾行的畫面;宋代陸遊詩“飛鞚過寒郊”亦延續此意,凸顯速度與力量感。
  4. 現代定位:該詞屬書面雅言,現代漢語中多見于曆史小說、詩詞賞析等場景,如《現代漢語詞典》将其标注為“古語詞”,需結合語境理解。

: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 漢典“飛鞚”條目(https://www.zdic.net/hans/飛鞚

: 《全唐詩》《劍南詩稿》

: 《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第7版)

網絡擴展解釋

“飛鞚”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釋:

  1. 動詞用法:指策馬飛馳
    該詞常用于形容騎馬快速奔馳的動作。例如南朝鮑照《拟古》中“獸肥春草短,飛鞚越平陸”,描繪駿馬疾馳越過平地的場景。唐代令狐楚《少年行》的“等閒飛鞚秋原上”也以動作展現騎射的英姿。

  2. 名詞用法:借指快馬
    “鞚”本指拴馬的皮帶(即馬籠頭),後引申代指馬匹本身。如杜甫《八哀詩》中“箭出飛鞚内”,此處“飛鞚”即指快速奔跑的馬。李周翰在注釋中更直接點明:“飛鞚,走馬也”。


補充說明:
“飛鞚”多見于唐詩及南北朝文學作品,既有動态的騎乘描寫,也有靜态的駿馬指代,需結合上下文語境判斷具體含義。該詞承載着古代文人縱馬馳騁的豪情意象,是古典詩詞中頗具畫面感的表達。

别人正在浏覽...

爆滿背書悖言邊沙标柱帛縷財利禅袍叱列伏村末戴山鼇膽寒煩惱身蜚短流長吠犬粉絲凫短鶴長改天換地隔靴抓癢孤逸河間喝六呼幺鴻钜會論姜維嬌癡記結靜因之道軍防看台狂吼礦泉躐纓梨花禮園龍骧虎視淰淰平凡平揖凄滄切題氣命秋坊趨厮山隘似如蒐閲踏飧騰聲飛實天叙推愛托裡讬陰丸劑紋絲沒動霧關雲洞鄉科像似鄉望脅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