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七日來複的意思、七日來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七日來複的解釋

(1).指陽氣自剝盡至複來共七天。《易·複》:“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天行也。” 王弼 注:“陽氣始剝盡至來復,時凡七日。” 孔穎達 疏:“天之陽氣絶滅之後,不過七日陽氣復生,此乃天之自然之理,故曰天行。”一說“七日”指“七月”。 宋 孫奕 《履齋示兒編·經說·七日來複》:“七日來復者,昔之計月,非其正歲,則以日數之,即《豳》詩‘一之日’、‘二之日’是也。” 宋 朱熹 《近思錄》卷一“七日來復” 清 茅星來 注:“日即月也,猶《詩》言‘一之日’、‘二之日’也。以卦配月,則自五月陽始消而為姤,至十一月陽生而為復,凡七月也。”

(2).泛指陰陽循環。 清 嚴複 《原強》:“今微論西洋教宗如何,然而七日來復,必有人焉。”

(3).稱一星期為一來複,星期日為“來複日”。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七日來複”是漢語中具有哲學意蘊的典故短語,其核心含義包含三層内涵:

一、字源本義 該詞由“七日”與“來複”構成時間循環概念。《漢語大詞典》釋為“以七天為一個周期循環往複”,其中“來複”源于《周易·複卦》爻辭“反複其道,七日來複”,指陰陽二氣周流運轉的規律。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特别指出“七日”象征天道運行的完整周期,與月相朔望的七日為節相關。

二、哲學引申 在《周易》體系中,“複卦”對應冬至陽氣始生的天象。漢代鄭玄注《周易》強調:“冬至陽氣複生,曆七日而全顯”,将自然規律與人文時序結合,形成中國特有的時間哲學觀。宋代程頤《易傳》進一步闡釋:“天地之心,七日來複,乃造化之樞機”,賦予其宇宙運行本體的哲學高度。

三、現代轉用 現代漢語中,該詞多用于描述周期性規律現象。如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收錄其引申義:“比喻事物經過一定階段後的重新出現”,常見于描述經濟周期、生物節律等領域的規律性現象,例如“市場行情呈現七日來複的波動特征”。

注:文獻來源依據中華書局《十三經注疏》本《周易正義》、上海辭書出版社《哲學大辭典》、商務印書館《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因平台限制不直接添加外部鍊接。

網絡擴展解釋

“七日來複”是一個源自《周易》的成語,其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展開:

一、詞源與哲學内涵

源于《周易·複卦》:“反複其道,七日來複,天行也。”其核心指陰陽循環的周期性規律:

  1. 卦象解析:複卦六爻中,第一爻為陽爻(⚊),其餘五爻為陰爻(⚋),象征陰氣剝盡後陽氣重生。
  2. 天道規律:古人認為陽氣從完全消逝到重新出現需要七天,體現自然界“物極必反”的循環法則。

二、引申含義

  1. 時間周期:可指代七天為一循環周期,如《儒林外史》用此詞暗示七天後事态反轉。
  2. 星期概念:近代被引申為“一星期”(七天),星期日則稱“來複日”。

三、應用示例

嚴複在《原強》中以“七日來複”比喻社會變革的必然性,強調周期性規律不僅存在于自然,也適用于人文領域。

該詞既包含古代哲學對自然規律的抽象概括,又衍生出具體的時間計量功能,體現了漢語詞彙的語義演變特征。

别人正在浏覽...

擺當掰文兒白無瑕闆帳錢卑行賓介材氣長才廣度騁奇成室吹蕩雌竹村酤打夯黛耜大傩黩賄福草高溫堆肥公私要速瓜熟牿亡僭客漸恧見觑絞鋒盡善盡美舊常硁硁之愚老白幹兒楞頭磕腦隆穹籠銅龍竹洛宴緑骥霾晦年號弄精魂乾燋青蘋末欽天監崎崄溶體三教布衣韶晖哂存身孕室客眎事實驗十姊妹水皮邃僻條決貼席圖白忒忘懷閑疏羨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