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七日来复的意思、七日来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七日来复的解释

(1).指阳气自剥尽至复来共七天。《易·复》:“反復其道,七日来復,天行也。” 王弼 注:“阳气始剥尽至来復,时凡七日。” 孔颖达 疏:“天之阳气絶灭之后,不过七日阳气復生,此乃天之自然之理,故曰天行。”一说“七日”指“七月”。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经说·七日来复》:“七日来復者,昔之计月,非其正岁,则以日数之,即《豳》诗‘一之日’、‘二之日’是也。” 宋 朱熹 《近思录》卷一“七日来復” 清 茅星来 注:“日即月也,犹《诗》言‘一之日’、‘二之日’也。以卦配月,则自五月阳始消而为姤,至十一月阳生而为復,凡七月也。”

(2).泛指阴阳循环。 清 严复 《原强》:“今微论西洋教宗如何,然而七日来復,必有人焉。”

(3).称一星期为一来复,星期日为“来复日”。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七日来复”是汉语中具有哲学意蕴的典故短语,其核心含义包含三层内涵:

一、字源本义 该词由“七日”与“来复”构成时间循环概念。《汉语大词典》释为“以七天为一个周期循环往复”,其中“来复”源于《周易·复卦》爻辞“反复其道,七日来复”,指阴阳二气周流运转的规律。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特别指出“七日”象征天道运行的完整周期,与月相朔望的七日为节相关。

二、哲学引申 在《周易》体系中,“复卦”对应冬至阳气始生的天象。汉代郑玄注《周易》强调:“冬至阳气复生,历七日而全显”,将自然规律与人文时序结合,形成中国特有的时间哲学观。宋代程颐《易传》进一步阐释:“天地之心,七日来复,乃造化之枢机”,赋予其宇宙运行本体的哲学高度。

三、现代转用 现代汉语中,该词多用于描述周期性规律现象。如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收录其引申义:“比喻事物经过一定阶段后的重新出现”,常见于描述经济周期、生物节律等领域的规律性现象,例如“市场行情呈现七日来复的波动特征”。

注:文献来源依据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本《周易正义》、上海辞书出版社《哲学大辞典》、商务印书馆《汉语大词典》等权威辞书,因平台限制不直接添加外部链接。

网络扩展解释

“七日来复”是一个源自《周易》的成语,其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展开:

一、词源与哲学内涵

源于《周易·复卦》:“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其核心指阴阳循环的周期性规律:

  1. 卦象解析:复卦六爻中,第一爻为阳爻(⚊),其余五爻为阴爻(⚋),象征阴气剥尽后阳气重生。
  2. 天道规律:古人认为阳气从完全消逝到重新出现需要七天,体现自然界“物极必反”的循环法则。

二、引申含义

  1. 时间周期:可指代七天为一循环周期,如《儒林外史》用此词暗示七天后事态反转。
  2. 星期概念:近代被引申为“一星期”(七天),星期日则称“来复日”。

三、应用示例

严复在《原强》中以“七日来复”比喻社会变革的必然性,强调周期性规律不仅存在于自然,也适用于人文领域。

该词既包含古代哲学对自然规律的抽象概括,又衍生出具体的时间计量功能,体现了汉语词汇的语义演变特征。

别人正在浏览...

隘薄拜请剥坏不慎不知进退残疾人创纂出格从母昆弟催妆打捶道达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巩膜钩较乖巧瓜皮船护种机辨境物竟夕金银山辑首积翫峻邈廓宁括香李冶鸾采卖放马毛猬磔眉子懵然灭菌穆静目刻内法酒驽铅剖豁铺兵锣棋布星罗青雀舫情投意忺钦玩铨试格缺笔羣干日夜警戒荣忝摄録沓沓田仆贴射同趣土矾脱皮儿裹剂望白署空乡山巷职细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