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黩賄的意思、黩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黩賄的解釋

貪污納賄。《明史·劉應秋傳》:“一變於 嚴嵩 之黷賄,而士化為貪。”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黩賄”是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内涵和法律意義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利用職權貪污受賄、貪求財物的行為。以下從詞典釋義、字源分析、法律關聯及文化内涵四個方面進行詳細闡釋:


一、基本釋義

“黩賄”由“黩”與“賄”二字複合而成:


二、字源與曆史用例

  1. “黩”的演變:

    從“黑”部,本與污濁相關。《康熙字典》引《玉篇》:“黩,垢也,蒙也”,後引申為行為上的亵渎與貪婪,如“黩貨”(貪財)、“黩職”(渎職)等。

  2. “賄”的法制化:

    先秦文獻已明确區分合法“財物”與非法“賄賂”,如《左傳·昭公六年》載“亂獄滋豐,賄賂并行”,孔穎達疏:“賄,財也;賂,遺也”。

  3. 複合詞用例:

    雖非現代高頻詞,但明清律法文獻中可見類似表述。如《大清律例·刑律》将“貪黩”列為重罪,涵蓋受賄、勒索等行為。


三、法律與倫理關聯

“黩賄”行為直接對應現代法律中的貪污罪與受賄罪:


四、文化内涵

該詞承載中國傳統政治文化中的雙重批判:

  1. 道德層面:違背“清廉”“公正”的為官準則,如《貞觀政要》強調“為主貪,必喪其國;為臣貪,必亡其身”。
  2. 社會層面:破壞“天下為公”的理想秩序,如顧炎武《日知錄》斥責貪腐緻“民生凋敝,國用不足”。

參考文獻

  1. 許慎. 《說文解字》. 中華書局, 2013.
  2. 阮元校刻. 《十三經注疏·爾雅注疏》. 中華書局, 2009.
  3. 羅竹風主編. 《漢語大詞典》.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1997.
  4. 張玉書等. 《康熙字典》. 中華書局, 1958.
  5. 左丘明. 《左傳》. 中華書局, 2012.
  6. 田濤點校. 《大清律例》. 法律出版社, 1999.
  7.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中國法制出版社, 2020.
  8. 楊伯峻譯注. 《論語譯注》. 中華書局, 2009.
  9. 吳兢. 《貞觀政要》.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
  10. 顧炎武. 《日知錄集釋》.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6.

網絡擴展解釋

“黩賄”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詞義解析

  1. 單字拆解

    • 黩(dú):本義為玷污、輕率,如“黩武”指濫用武力。
    • 賄(huì):指賄賂,包括行賄、受賄等。
      組合後,“黩賄”強調通過貪污手段獲取不正當利益。
  2. 曆史用例
    該詞在《明史·劉應秋傳》中有明确記載:“一變于嚴嵩之黩賄,而士化為貪”,指明代官員嚴嵩的貪腐行為導緻士風敗壞。


現代用法


“黩賄”是結合“黩”(玷污)與“賄”(賄賂)的複合詞,專指貪污受賄的違法行為,常見于曆史或正式文本中。

别人正在浏覽...

闆仗必得避難就易薄酬冊對谄譽趁體吃局持蠡測海叢夥鞑虜擔待打一棒快球子定交發上指冠匪啻鳳箫攻備公私兩濟遘罹光耀寒橐後從後七子歡谑花師火花交并角子家無儋石解恥錦步障靜客九野距今袀壹控邊老悴頻顣撲撒前樊輕鋭窮服七注認贓如蹈水火三般兒閃些兒申時蛇無頭而不行談噱陀羅尼幢拓張外兵溫靜文茵香風仙茅枵枵偕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