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號的意思、年號的詳細解釋
年號的解釋
皇帝紀年的名號。漢武帝始建年號,以公元前140年為建元元年。一個皇帝在位期間可用幾個年號,但明、清兩代,一個皇帝一般隻用一個年號。年號一般為兩個字,但也有四個或六個字的。
詞語分解
- 年的解釋 年 á 地球繞太陽一周的時間:一年。三年五載。 每年的:年會。年鑒。年利。年薪。 一年的開始:年節。新年。 有關年節的(用品):年畫。年禮。年貨。 時期,時代:近年。年華。年號(a.帝王用的紀年名稱;
- 號的解釋 號 (號) à 名稱:國號。年號。字號。 指人除有名、字之外,另起的别稱:别號(如“李白,字太白,號號青蓮居士”)。 标志:記號。 排定的次序或等級:編號。號碼。 揚言,宣稱:號稱(a.名義上是;b.
網絡擴展解釋
年號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用于紀年的名號,由君主确立并具有政治、文化等多重含義。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年號是君主統治時期用來紀年的名稱,始于漢武帝劉徹。其首個年號為“建元”(公元前140年),标志着中國年號制度的正式形成。
2.核心功能
- 紀年作用:作為年份的标識,如“貞觀三年”指唐太宗在位第三年。
- 政治象征:體現統治者的治國理念或重大事件,如唐太宗的“貞觀”寓意“示天下以正”,明太祖的“洪武”象征武功強盛。
- 朝代更替标志:新君主即位或政權變更時,常通過更改年號宣示新時代開始。
3.演變與特點
- 數量變化:早期皇帝常因祥瑞或災異頻繁改元,如唐高宗用過14個年號;明清後趨于穩定,一帝一號(如“康熙”“乾隆”),故常以年號代稱皇帝。
- 字數差異:多為二字(如“開元”),偶有四字(如北宋“太平興國”)、六字(如西夏“天授禮法延祚”)等特殊形式。
- 多語言體系:清朝年號有滿漢雙語版本,如“崇德”對應的滿語“wesihun erdemungge”意為“崇高的德行”。
4.現代應用
中國自1912年清朝滅亡後廢除年號,改用公元紀年。但日本仍保留年號制度(如“令和”),成為少數延續該傳統的國家。
年號是中國古代政治文化的重要符號,兼具時間記錄與意識形态表達功能,其演變反映了封建王朝的政治特點和文化傳統。
網絡擴展解釋二
年號
年號是指用數字或漢字來表示一個年代的名稱。通常用于紀年和統計中。
拆分部首和筆畫
年號的部首是 "禾" (he) 和 "手" (shou),共計9個筆畫。
來源
年號最早起源于中國周朝時期,當時的國王用來表示年代的名稱。後來傳承至今,成為一種慣例。
繁體
繁體字中,“年”字寫作「年」,“號”字寫作「號」,整個詞組寫作「年號」。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為了簡化字形和提高書寫速度,有時年號的「年」字會被寫作「⼗⼀」,表示十一;而「號」字可能被寫作「⽓」(由「舌」和「卩」組成),表示信號。
例句
1. 2019年是我出生的年號。
2. 古代的年號常用來命名曆史事件。
組詞
年號的一些常見組詞包括:朝代年號、紀念年號、紀念币年號等。
近義詞
年號的一些近義詞有:年份、紀年。
反義詞
年號沒有明确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