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發掘事物的隱微。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補遺·列朝·聖主兼三教》:“至三教一論,和合同異,具在禦制集中,尤為抉微扼要,萬古至言。”
"抉微"一詞由動詞"抉"與形容詞"微"構成複合詞,其本義指通過辨析、推敲來揭示事物的精微奧妙。《漢語大詞典》将其釋為"謂發掘事物的隱微"(來源1),《現代漢語詞典》則注為"深入探究事物的精微之處"(來源2)。該詞最早見于清代王夫之《讀通鑒論·唐昭宗》:"抉微釐,督逋賦,以矜其能。"(來源3)
從構詞法分析,"抉"字本義為挑出、挖出,《說文解字》釋為"挑也",引申為深入辨析;"微"指精妙細微之處,《易·繫辭》有"探赜索隱,鈎深緻遠"的表述與之相合(來源4)。現代漢語中常用于學術研究領域,如文獻學領域指考訂文本細微差異,藝術評論中指分析創作技法精妙所在(來源5)。
在語義演變過程中,該詞經曆了從具體動作向抽象認知的轉化。明代胡應麟《詩薮》中"雖抉微示奧,時複有之"的用例,已體現其作為方法論概念的特質(來源6)。當代語言學家王甯教授在《訓诂學原理》中強調,抉微法作為傳統考據學核心方法,對現代人文研究仍具指導價值(來源7)。
“抉微”是一個漢語詞彙,讀作jué wēi,其核心含義為“發掘事物的隱微之處”,常用于形容對深奧、細微内容的探索與分析。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抉”意為挑出、揭示,“微”指細微、隱晦的部分。組合後表示通過深入分析,揭示事物中隱藏的細節或本質。例如:“鈎玄提要、探幽抉微”形容學術研究中對精微之處的探究。
出處與用法
該詞可見于明代文獻,如沈德符《野獲編補遺》中“尤為抉微扼要,萬古至言”,強調通過精要分析揭示核心思想。現代多用于學術或文學領域,指對複雜問題的細緻剖析。
示例與場景
近義詞
提示: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野獲編補遺》或相關古代典籍解析。
白衣公卿伯圖操刀傷錦産後風成仿吾齒稚叢灌大不過宕說單錢動移鬥競兜頭蓋臉短慮佛頭石共勉祼鬯國際主義還镳赫昈昈後拒會水居龐開閉靠班連延梨顋六騾鸾龍律動滅學牧養難兄難弟評頭論腳籤軍乾昧秦歡晉愛其實不然求福七言阮家貧山茶麝篝升起審數手稿疏惰束雪量珠思功死胎梭發縮緊太學生騰翥衛攝微矰項縮仙障小辭哮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