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履薄的意思、履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履薄的解釋

行走于薄冰上。喻身處險境,戒慎恐懼之至。 南朝 梁 陸倕 《新刻漏銘》:“履薄非兢,臨深罔戰。” 元 揭傒斯 《題清江黃氏池亭》詩:“惴惴若有畏,憑憑知弗任。既抱執盈念,仍懷履薄心。” 任鴻隽 《歲暮雜詠》:“誰能學懦夫,履薄徒兢兢。”參見參見“履薄臨深”、“履冰”。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履薄”是漢語中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複合詞,其核心釋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詞源與基礎釋義

“履薄”源于《詩經·小雅·小旻》中“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原指“行走于薄冰之上”。現代漢語詞典中将其定義為“比喻處于危險境地,需極度謹慎行事的狀态”(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二、語義擴展

該詞在發展中衍生出兩層含義:

  1. 客觀情境:描述實際存在的危險環境,例如“履薄之地不可久留”(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上海辭書出版社);
  2. 主觀心态:強調行事者的審慎态度,如《後漢書·皇後紀》注引“履薄之戒”特指自我警示(來源:《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5版,中華書局)。

三、語法特征

作為動詞性結構,常見用法包括:

四、曆時演變

據《漢字形義演釋字典》考證,該詞先秦時期側重客觀環境描述,漢魏後逐步向主觀心理認知轉化,形成現代漢語中主客觀融合的語義特征(來源:北京大學出版社)。

五、文化關聯

此詞與“臨深履薄”“冰淵之懼”等成語共同構成中華文化中“居安思危”的哲學體系,被曆代典籍高頻引用,如《資治通鑒》載唐太宗“履薄之心,豈可暫忘”(來源:《中華成語大辭典》,複旦大學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履薄”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多個來源綜合解釋如下:

1.字面含義與比喻意義

2.出處與文學引用

3.用法與例句

4.近義詞與關聯表達

5.文化内涵

如需更完整的例句或曆史演變,可參考滬江線上詞典及查字典的詳細解析。

别人正在浏覽...

谙熟奧克蘭八答麻鞋巴鬥百雜香避姙博雜嶒峨蟬兒沖場垂接從舅大鎮遞次牒啓隄塞都廣飯囊酒甕凡是豐長否德附小福用灌莽汗牛塞棟寒沙寒溪弧度兼材計簿謹行儉用炯燿僦船拉拉覽示屢見疊出旁溢澎湖列島蕲艾遷教敲骨取髓傾褚七十二沽熱帶氣旋溶溶澹澹沈香拐實譜輸財絲網銅象推盡忒修斯讬任王在掌上微遠霧勃箱奁缃绮賢傳狎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