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美新颖,不落俗套。语出 唐 杜甫 《春日忆李白》诗:“清新 庾开府 ,俊逸 鲍参军 。” 宋 曾巩 《馆中祭丁元珍文》:“既精众作,於诗復尤,清新俊逸,与古为儔,读之洒然,可破百忧。”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又如 杜少陵 诸絶作,必非清新俊逸超脱幽奇等目所可形容者也。” 郭沫若 《南冠草》第二幕第二场:“一来我没有 屈原 、 杜甫 那样磅礴岳岳的气概,二来我又没有 曹植 、 庾信 那样清新俊逸的才思。”
清新俊逸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qīng xīn jùn yì,形容诗文、艺术作品或人物风姿清美新颖、洒脱超逸。以下从语义、出处及现代用法三个角度详细解析:
字义拆解
二者结合,既突出“清雅新颖”的审美特质,又蕴含“潇洒飘逸”的气质内涵。
整体释义
多用于评价文学艺术作品风格清丽脱俗、意境超然,或形容人物风姿俊秀、才情出众。
例:
“他的山水画清新俊逸,笔墨间尽显空灵之气。”
此成语最早见于唐代杜甫对南北朝诗人庾信的评价: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春日忆李白》)
杜甫以“清新”赞庾信(庾开府)诗风的清丽,以“俊逸”誉鲍照(鲍参军)文气的洒脱,后世遂将二者合为“清新俊逸”,成为经典文艺批评术语。
来源:萧涤非《杜甫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定义为:“形容诗文、书画等清新脱俗,风格飘逸。”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商务印书馆,ISBN 978-7-100-12450-5。
《汉语大词典》
释为:“清美新颖,俊秀飘逸。多指诗文风格或人物风度。”
来源: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年版,第5卷第1123页。
《成语大辞典》
强调其双关性:“既形容艺术作品的超凡脱俗,亦用于赞美人物的才情风貌。”
来源: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20年修订版。
参考文献
“清新俊逸”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诗文或艺术作品的风格特点,以下是详细解释: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诗文引用或历史背景,可参考《汉典》《乐乐课堂》等来源。
八哀诗摆格白头达侧背车上吐茵笞法穿行點見雕霞东南亚国家联盟蹲小号二变高迁共递共飨刮刮匝匝桂林市豪旷何去何从赫奕何则后者花封化缉黄菜箭靶子焦杯疾妒敬授近好鸡翘九重泉穄子厥证具庆捞摸冷峻卢雉明显缪篆鹏鹪迁绝齐敬青丘子诠正取证软柔柔入门梢子水火相济,盐梅相成水手号子酸哀缩回歪物件滃浡香蕈县师嚣会狎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