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吓唬;恐吓。 元 王仲文 《救孝子》第三折:“嫂嫂不肯,我拔出刀子來,止望諕吓成姦。”《水浒傳》第二三回:“你留我在家裡歇,莫不半夜三更要謀我財,害我性命,卻把鳥大蟲諕吓我?”
“諕吓”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以下是綜合權威資料的詳細解釋:
一、讀音與釋義
二、出處與示例
三、與近義詞辨析
四、使用建議 該詞現代已較少使用,多見于古典文學研究或特定方言。若需引用,建議結合《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核實語境。
《諕吓》是一個中文詞語,意思是恐吓、吓唬的意思。它描述了一種通過威脅或恐吓來引起對方害怕或不安的行為。
《諕吓》這個詞的部首是言字旁和虍字旁,其中言字旁表示與語言相關,虍字旁表示與動物相關。這個詞的總筆畫數是18畫。
《諕吓》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在古代,人們通過威脅和吓唬來達到自己的目的,這種行為被稱為“諕吓”。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詞逐漸被廣泛使用,并成為現代漢語中常見的詞彙之一。
《諕吓》的繁體字是「蕭嚇」。
在古代,人們使用不同的漢字寫法來表示《諕吓》這個詞。
其中一種寫法是「傛謔」,其中傛表示人的動作,謔表示嬉戲、嘲笑。
還有一種寫法是「恐嚇」,其中恐表示恐懼,嚇表示威吓。
1. 他用威脅諕吓我,讓我感到很不安。
2. 倒向腦袋的水流滴落在她的脖子上,使她感到諕吓。
3. 警察對罪犯進行了嚴厲的諕吓,以便從他那裡得到重要的信息。
組詞:威諕、恐諕、誘諕、脅諕。
近義詞:威脅、恐吓、恐懼、驚吓、吓唬。
反義詞:安撫、安慰、鼓勵、勉勵。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