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時班師的賞錢。《新五代史·雜傳·李守貞》:“其始發軍也,有賜賚,曰‘掛甲錢’;及班師,又加賞勞,曰‘卸甲錢’。”
“卸甲錢”是古代軍事賞賜制度中的一種術語,其含義及背景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基本定義
卸甲錢指古代軍隊班師回朝後發放的賞錢,用于犒勞士兵。與之對應的是“挂甲錢”(出征時賞賜),兩者共同構成古代軍費開支的重要部分。
曆史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新五代史·李守貞傳》記載:“其始發軍也,有賜赉,曰‘挂甲錢’;及班師,又加賞勞,曰‘卸甲錢’。”。這反映了五代時期軍隊賞賜制度對財政造成的壓力。
詞語構成
曆史影響
據史料記載,這類賞賜“出入之費常不下三十萬”,導緻當時後晉王朝出現“公私重困”的財政危機。
補充說明:該詞現代已不常用,多出現在曆史文獻研究中。如需更詳細的曆史背景,可查閱《新五代史》原文或相關軍事制度研究文獻。
《卸甲錢》是一個用于形容退伍軍人接受政府發布的補貼和福利的俗語。它表示軍人退役後脫去戰争裝備并獲得一定的經濟補償。
《卸甲錢》這個詞由三個漢字組成:卸、甲、錢。其中,卸的部首是卩,共有5畫;甲的部首是田,共有5畫;錢的部首是钅,共有9畫。
《卸甲錢》這個俗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戰争時期。軍人服役期滿或退伍時,政府會發放一定的經濟補助作為離伍費。這筆經濟補助被形象地稱為《卸甲錢》,意味着軍人脫去戰争的裝備并獲得回報。
《卸甲錢》的繁體寫法是「卸甲錢」。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卸甲錢」的漢字有時會有些許差異。比如,「卸」可能會寫作「軫」,「甲」可能會寫作「甲偈」或「甲者」。
1. 他在服役期滿後獲得了一大筆卸甲錢。
2. 這筆卸甲錢對于退伍軍人來說是一筆重要的經濟來源。
組詞:發放卸甲錢、領取卸甲錢
近義詞:脫甲費、解甲補償
反義詞:佩甲費、戴甲補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