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疾疢的意思、疾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疾疢的解釋

(1).病害。《左傳·襄公二十三年》:“ 孟孫 惡 臧孫 , 季孫 愛之…… 臧孫 曰:‘ 季孫 之愛我,疾疢也; 孟孫 之惡我,藥石也。美疢不如惡石。夫石猶生我,疢之美,其毒滋多。’” 唐 吳兢 《貞觀政要·規谏太子》:“但悅意取容, 臧孫 方以疾疢;犯顔逆耳,《春秋》比之藥石。”

(2).泛指疾病。 晉 劉琨 《答盧谌書》:“譬由疾疢彌年,而欲一丸銷之,其可得乎?”《隋書·經籍志三》:“醫方者,所以除疾疢,保性命之術者也。” 明 宋濂 《贈惠民局提領仁齋張君序》:“苟失其養,内感於七情,外感於六氣,而疾疢即生焉。” 清 恽敬 《祭張臯文文》:“綿綿疾疢,言與死鄰。”

(3).弊病,毛病。《後漢書·左雄傳》:“ 漢 初至今,三百餘載,俗浸彫敝,巧僞滋萌,下飾其詐,上肆其殘……監司項背相望,與同疾疢,見非不舉,聞惡不察,觀政於亭傳,責成於朞月,言善不稱德,論功不據實,虛誕者獲譽,拘檢者離毀。”

(4).猶疾苦,困苦。 宋 蘇轼 《縣榜》:“其裕民之德,固已浹肌膚而淪骨髓矣,然猶慊然憂下民之疾疢,無良劑以全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疾疢”的漢語詞典釋義

“疾疢”為古漢語複合詞,由“疾”與“疢”兩個語素構成。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疾”指疾病、快速,此處取“疾病”之義;“疢”原意為熱病,引申為疾病、憂患。兩者連用,可釋為“泛指疾病或疾苦”,亦含“憂患”的抽象化表達。例如《後漢書·張衡傳》中“懼蓼莪之不報,愠二親之疾疢”即指疾病帶來的困擾。

詞源演變與典籍用例

從詞源看,“疢”在《說文解字》中被注為“熱病也”,段玉裁進一步注解“凡疢如痤瘡之屬皆是”,可見其本義與皮膚熱症相關。至漢代,“疢”與“疾”逐漸融合為雙音節詞,如《禮記·樂記》中“疾疢不作而無妖祥”,指代疾病災害的平息。

現代語義與使用場景

現代漢語中,“疾疢”屬書面語,多用于文學創作或曆史研究。其含義可依據語境延伸,如郭沫若《屈原》中“民生多艱,疾疢在躬”既指身體病痛,亦隱喻社會弊病。該詞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被标注為“古語詞”,建議使用時結合具體語境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

“疾疢”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四個方面綜合解析:

1. 病害
本義指因外部因素(如氣候、蟲害)引發的植物或自然損害,後引申為對人體疾病的隱喻。例如《左傳·襄公二十三年》中以“疾疢”比喻政治關系中的隱患。

2. 泛指疾病
作為“疾病”的統稱使用,涵蓋生理與心理層面的病痛。如《隋書·經籍志》提到“醫方者,所以除疾疢”,強調醫學的救治功能。晉代劉琨書信中亦用此詞描述長期病痛。

3. 社會弊病
用于批判政治或社會問題,如《後漢書·左雄傳》指責官員“與同疾疢”,将官僚腐敗比作病症。蘇轼在《縣榜》中延伸指民生困苦,體現詞義的文學化擴展。

4. 困苦境遇
清代恽敬《祭張臯文文》用“綿綿疾疢”形容生活艱難,此處詞義已超越生理疾病,指向精神或物質層面的長期困境。

詞源解析:
“疢”本義為熱病(《說文解字》),與“疾”組合後強化了疾病概念,後經文學化使用衍生出抽象含義。該詞的演變反映了漢語從具體到抽象的詞義擴展規律。

别人正在浏覽...

案桌半導體光(熱)電器件避次比迹蔔官柴羸朝天一炷香乘除陳紹春風雨露叨第調簧定正鬥棊短榜煅事獨善其身反樸分枝撫恤骨豽後防花郎嫮大鑒許挢首交萦稽察錦車使緊三火四機械手客飯磕頭撞腦快遞牢戶蓮唱凜若秋霜漓湘龍雞镂冰斸雪馬繮馬蔺子滿滿流流蔑蔑霹靂尖聘問廧夫遷喬前載悄沒聲勤勞勇敢旗幟散鼓三昧燒鍋恃才傲物四圭特稱判斷偷換鮮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