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五韪的意思、五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五韪的解釋

亦作“ 五是 ”。亦作“ 五氏 ”。猶言五者。指雨、暘、燠、寒、風五種氣候。《書·洪範》:“庶徵:曰雨,曰暘,曰燠、曰寒、曰風。曰時,五者來備,各以其敍。”《後漢書·荀爽傳》:“五韙鹹備,各以其敍矣。” 李賢 注:“韙,是也……五是來備,各以其敍也。”《後漢書·李雲傳》:“臣聞皇後天下母,德配坤靈,得其人則五氏來備,不得其人則地動搖宮。” 晉 張華 《食舉東西廂樂詩》之七:“五韙來備,嘉生以遂。”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五韪”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1.詞義解釋

“五韪”亦寫作“五是”或“五氏”,指雨、暘(晴)、燠(暖)、寒、風五種自然氣候現象。這五種氣候在古代被視為重要的自然征兆,與農事、政令等密切相關。

2.文獻出處

3.延伸含義

古人認為這五種氣候的調和與否反映了天意或統治者的德行,因此常與政治、倫理關聯。例如《後漢書·李雲傳》提到“五氏來備”對應“皇後之德”,反之則“地動搖宮”,暗含天人感應思想。

4.同義詞與變體

不同文獻中寫法略有差異,如“五氏”或“五是”,但核心均指向五種氣候現象,屬古代自然哲學中的重要概念。

“五韪”是古代對自然氣候的統稱,既具氣象學意義,又承載了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哲學觀念。如需更深入考據,可查閱《尚書》《後漢書》等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五韪》是什麼意思

《五韪》(wǔ yù)是一個中文詞語,指的是古代韻書中的五個聲調分類。在古代漢語中,不同的字音根據發音的不同,被分為平聲、上聲、去聲、入聲和仄聲這五個韻部。《五韪》也可以用來形容韻書、韻典等用于研究韻律的著作。

《五韪》的部首和筆畫

《五韪》的部首是言部(yán bù),表示與言語相關的字。它的筆畫數為9畫。

《五韪》的來源

《五韪》一詞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文獻中,最早出現在南朝宋人劉宋伯仲撰寫的《韻圖通小》一書中。這本書是介紹韻書的經典之一,其中提到了五個聲調分類的概念。後來,這個詞被引用和沿用,成為研究韻律的重要概念。

《五韪》的繁體

《五韪》的繁體字為「五韻」。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五韪》可以采用篆書、隸書、楷書等不同的字體來書寫。不同字體之間可能有些許差異,但大體上仍能保持字形的基本特征。

《五韪》的例句

1. 我正在學習古文,剛剛研究了《五韪》這個概念。

2. 這本書是一部系統介紹《五韪》的韻書。

《五韪》的組詞

1. 五韻分類

2. 五韻格律

3. 五韻文學

4. 五韻體詩

5. 五韻韻書

《五韪》的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五聲調、韻類分類

反義詞: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