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發。謂年老。《後漢書·劉寵傳》:“ 山陰縣 有五、六老叟,尨眉皓髮,自 若邪山 谷間出,人齎百錢以送 寵 。” 南朝 梁 劉孝标 《辯命論》:“ 賈大夫 沮志於 長沙 , 馮都尉 皓髮於郎署。” 唐 皎然 《覽史》詩:“ 黃 綺 皆皓髮, 秦 時隱 商山 。” 清 劉大櫆 《祭吳文肅公文》:“我初見公,公在内閣。皓髮朱顔,笑言磊磊。”
“皓發”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白發,通常用來形容年老的人。以下是綜合多個文獻來源的詳細解釋:
文學描寫:
多用于刻畫年長者的外貌特征,常與“尨眉”(眉毛花白)、“龐眉”(濃密的白眉)等詞搭配。
▶ 例1:“祖父尨眉皓發,精神矍铄。”
▶ 例2:“丹崖下幾名皓發皤髯的老者,仙風道骨。”(《西遊記》第二六回)
情感色彩:
含褒義,多體現對長者的敬重或超然氣質的贊歎,如南朝劉孝标《辯命論》中“馮都尉皓發于郎署”暗含對懷才不遇的感慨。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出處(如《後漢書·劉寵傳》原文),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辭書。
皓發,是指頭發潔白明亮的狀态。形容人的頭發白得發亮。
皓發的部首是⺷,總共有10個筆畫。
皓發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詩經·鄭風·子衿》:“皓皓如雪,如泥如塗。”其中“皓皓”形容頭發潔白明亮。
皓發的繁體字為「皓髮」。
在古時候,皓發的寫法為「皓髮」,與現代寫法相比,采用了「髟」作為部首。
1. 他年過八旬,但皓發依然飄逸,顯得非常慈祥。
2. 那位老人的皓發透露着歲月的印記,深深地感動了我。
1. 皓月:形容月亮明亮潔白。
2. 皓齒:形容牙齒潔白光亮。
白發、蒼白的頭發。
黑發、烏黑的頭發。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