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絲不挂的意思、寸絲不挂的詳細解釋
寸絲不挂的解釋
(1).佛教禅宗用以比喻心無一點挂礙。《景德傳燈錄·普願禅師》:“ 陸 ( 陸亘 )異日又謂師曰:‘弟子亦薄會佛法。’師便問:‘大夫十二時中作麼生?’ 陸 雲:‘寸絲不掛。’”
(2).赤身裸體。 明 李贽 《答陸思山》:“熱甚,寸絲不掛,故不敢出門。” 清 張永铨 《海嘯行》:“兒童婦女死成團,寸絲不掛浮江幹。”
詞語分解
- 寸的解釋 寸 ù 中國市制長度單位,一尺的十分之一:尺寸。 短小:寸土。寸陰(日影移動一寸的時間)。寸心。寸步難行。 姓。 筆畫數:; 部首:寸; 筆順編號:
- 挂的解釋 挂 (掛) à 借助繩索、鈎子、釘子等使物體附着于高處或連到另一物體上:懸挂。挂圖。挂牌。挂鋤。挂鐮。挂帥(掌帥印,喻居于領導、統帥地位)。披紅挂綠。挂一漏萬。 牽記,牽連,牽累:牽挂。記挂。挂念。挂
網絡擴展解釋
“寸絲不挂”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 拼音:cùn sī bù guà
- 注音:ㄘㄨㄣˋ ㄙ ㄅㄨˋ ㄍㄨㄚˋ
- 結構:主謂式成語,可作謂語或定語。
二、雙重含義
-
佛教禅宗比喻
原為佛家用語,比喻心中毫無挂礙,超脫世俗牽絆。
出處:《景德傳燈錄》中記載普願禅師與陸亘的對話:“陸雲:‘寸絲不挂。’”。
-
字面引申義
後多指赤身裸體,形容未穿任何衣物。
示例:明代李贽《焚書·答陸思山》提到“熱甚,寸絲不挂,故不敢出門”。
三、用法與語境
- 中性色彩:既可表達超然心境,也可描述裸露狀态,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
- 近義詞:一絲不挂、赤身露體;反義詞:衣冠楚楚。
四、擴展說明
該成語最早見于宋代禅宗文獻,後因字面直白,逐漸衍生出更貼近生活的含義,體現了漢語詞彙的演變特點。
網絡擴展解釋二
"寸絲不挂"是一個成語,形容一個人的身體非常瘦小或衣衫非常單薄。現在,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它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寸絲不挂的拆分部首是寸、絲、不、挂。它們的筆畫數分别是寸(3畫)、絲(6畫)、不(4畫)和挂(9畫)。
來源:
寸絲不挂的出處可以追溯到《晉書》中的一篇文章。文章寫的是大旱之年,很多人無法找到稻草和麥稭來覆蓋身體以避寒。形容人們身穿單薄,寸絲不挂。此後,這個成語就被廣泛使用。
繁體字:
寸絲不挂的繁體字為寸絲不掛。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寸絲不挂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但大體上與現代相似。
例句:
1. 冬天的時候,他整天隻能穿着寸絲不挂的衣服。
2. 雖然窮,但他寸絲不挂的準備出門面試。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緊身衣、貼身衣、薄衣裳
近義詞:寸草不生、衣衫褴褛、衣不蔽體
反義詞:錦衣玉食,錦衣玉帶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