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青泥嶺的意思、青泥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青泥嶺的解釋

嶺名。在今 甘肅省 徽縣 南。曆來為 甘 陝 入 蜀 之要途。《元和郡縣志·興州》:“ 青泥嶺 ,在縣( 長舉 )西北五十三裡 接溪山 東,即今通路也。懸崖萬仞,山多雲雨,行者屢逢泥淖,故號 青泥嶺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青泥嶺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山嶺關隘,其名稱可從漢語詞典角度結合曆史地理學解析如下:


青泥嶺

釋義

青泥嶺是古代秦隴入蜀的險峻山嶺,因山勢陡峭、雨雪後泥濘泛青而得名。其名由“青泥”與“嶺”複合構成:“青泥”指嶺上土壤多青黑色黏土,遇水呈青灰色;“嶺”指連綿高聳的山脈地形。該地名最早見于唐代地理文獻,以地勢險要著稱,是蜀道的重要節點。

地理特征

位于今甘肅省隴南市徽縣東南15公裡處,屬秦嶺山脈西段,主峰海拔1940米。地質以青灰色闆岩、千枚岩為主,植被茂密,多雲霧陰雨,故路面常泥濘難行。《元和郡縣圖志》載:“懸崖萬仞,山多雲雨,行者屢逢泥淖,故號青泥。”

曆史地位

  1. 蜀道咽喉:為陳倉道(故道)核心關隘,連接關中與巴蜀,唐代設青泥驿,杜甫、元稹等均留詩記述其險。
  2. 軍事要沖:三國時期諸葛亮北伐曾過此嶺;南宋吳玠、吳璘依山築城抗金,現存宋代摩崖石刻。
  3. 文化意象:李白《蜀道難》中“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萦岩巒”使其成為險阻的文學象征(《李太白全集》卷三)。

現代考據

據《徽縣志》記載,青泥嶺現存古棧道遺迹12處,鐵山棧道孔洞保存完整。2016年列入蜀道世界文化遺産預備名錄,其地名沿用至今,屬徽縣大河店鎮轄區。


參考資料

  1. 李吉甫《元和郡縣圖志·卷二十二·山南道三》,中華書局,1983年.
  2. 王琦注《李太白全集》,中華書局,1977年.
  3. 徽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徽縣志》,甘肅人民出版社,2013年.

網絡擴展解釋

青泥嶺是一個具有曆史與地理雙重意義的地名,其解釋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1. 地理位置
    青泥嶺位于甘肅省隴南市徽縣南部,延伸至陝西省漢中市略陽縣青泥河鄉境内,主峰鐵山(又名巾子山)海拔1746米。該嶺是古代連接甘陝與蜀地的重要通道,地勢險峻,懸崖萬仞,因多雨導緻道路泥濘而得名。

  2. 名稱由來
    “青泥”源于其自然特征:山間多雲雨,道路常年泥濘難行。據《元和郡縣志》記載,此地“懸崖萬仞,行者屢逢泥淖”,故稱“青泥嶺”。

  3. 曆史與戰略地位
    青泥嶺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曆史上發生過多次戰争。因其扼守甘陝入蜀咽喉,成為軍事要沖。唐代詩人李白在《蜀道難》中提到的“青泥何盤盤”即指此嶺,突顯其地勢之險。

  4. 文化意義
    該地名不僅見于史書和詩詞,還衍生出紀錄片等現代文化作品,進一步傳播其曆史與自然價值。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事件或地理範圍信息,可參考搜狗百科等權威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白面白棗包鈔包袱底兒變橘辨囿不憓材植侪侶觇察超轶絕塵成育出言有章篡改崔崒颠隊跌蕩放言滌汰對流方巾氣鳳池焚燼合色鞋即安景祚九飯镌題爵帛絶戶君聖臣賢烤煙刻雕科學連書禮施柳郭六宇隆夷亂頭鹿辂鹿行錦美彥鳴跼明憲磨光嘔呢遷教悭啬人力車緔鞋生意神旺收岩頹山頑頓帷軒慰唁污迹弦歌謝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