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青泥岭的意思、青泥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青泥岭的解释

岭名。在今 甘肃省 徽县 南。历来为 甘 陕 入 蜀 之要途。《元和郡县志·兴州》:“ 青泥岭 ,在县( 长举 )西北五十三里 接溪山 东,即今通路也。悬崖万仞,山多云雨,行者屡逢泥淖,故号 青泥岭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青泥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山岭关隘,其名称可从汉语词典角度结合历史地理学解析如下:


青泥岭

释义

青泥岭是古代秦陇入蜀的险峻山岭,因山势陡峭、雨雪后泥泞泛青而得名。其名由“青泥”与“岭”复合构成:“青泥”指岭上土壤多青黑色黏土,遇水呈青灰色;“岭”指连绵高耸的山脉地形。该地名最早见于唐代地理文献,以地势险要著称,是蜀道的重要节点。

地理特征

位于今甘肃省陇南市徽县东南15公里处,属秦岭山脉西段,主峰海拔1940米。地质以青灰色板岩、千枚岩为主,植被茂密,多云雾阴雨,故路面常泥泞难行。《元和郡县图志》载:“悬崖万仞,山多云雨,行者屡逢泥淖,故号青泥。”

历史地位

  1. 蜀道咽喉:为陈仓道(故道)核心关隘,连接关中与巴蜀,唐代设青泥驿,杜甫、元稹等均留诗记述其险。
  2. 军事要冲:三国时期诸葛亮北伐曾过此岭;南宋吴玠、吴璘依山筑城抗金,现存宋代摩崖石刻。
  3. 文化意象:李白《蜀道难》中“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使其成为险阻的文学象征(《李太白全集》卷三)。

现代考据

据《徽县志》记载,青泥岭现存古栈道遗迹12处,铁山栈道孔洞保存完整。2016年列入蜀道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其地名沿用至今,属徽县大河店镇辖区。


参考资料

  1. 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二十二·山南道三》,中华书局,1983年.
  2. 王琦注《李太白全集》,中华书局,1977年.
  3. 徽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徽县志》,甘肃人民出版社,2013年.

网络扩展解释

青泥岭是一个具有历史与地理双重意义的地名,其解释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地理位置
    青泥岭位于甘肃省陇南市徽县南部,延伸至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县青泥河乡境内,主峰铁山(又名巾子山)海拔1746米。该岭是古代连接甘陕与蜀地的重要通道,地势险峻,悬崖万仞,因多雨导致道路泥泞而得名。

  2. 名称由来
    “青泥”源于其自然特征:山间多云雨,道路常年泥泞难行。据《元和郡县志》记载,此地“悬崖万仞,行者屡逢泥淖”,故称“青泥岭”。

  3. 历史与战略地位
    青泥岭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发生过多次战争。因其扼守甘陕入蜀咽喉,成为军事要冲。唐代诗人李白在《蜀道难》中提到的“青泥何盘盘”即指此岭,突显其地势之险。

  4. 文化意义
    该地名不仅见于史书和诗词,还衍生出纪录片等现代文化作品,进一步传播其历史与自然价值。

如需更详细的历史事件或地理范围信息,可参考搜狗百科等权威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阿媚百丈竿头剥皮实草悲音赑屓蚕头骋技欑植村戏打逗大恭当厄诞秀独豹笃亲藩篱分量观灯固宠和尚贺私红叱拨槐柯黄人火舟胡嘌家难俭鄙将要简核牋麻绞锋净尽禁加客女耒耨乐态良莠混杂劣蹶凌节卵砚嫩鹅黄僻经岐黄家奇突三脔三神山骚体室老爽烈诉陈素丞相宿患所有屠户退租唯识衔胆栖冰笑迷迷虾蟹眼